莆田:创新“五联五治”新模式 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 发布时间:2024-01-31 13:00:53
  • 来源:荔城在线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由全国党建研究会社区专委会、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组织人事报社共同举办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发掘全国各地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可推广借鉴的社会治理模式。其中,由莆田市荔城区委组织部报送的案例入选“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


福建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拱辰社区位于莆田市东北部,由324国道、延寿路、胜利路、东圳路、东园路、下店路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贯穿全境。社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14个居民小组,31个封闭式小区、29个开放式小区,在册原住人口约1510户5260多人,户籍人口约2.1万人,常住人口约5.8万人,社区“两委”干部11人,在册党员共629名,其中离退休党员215名,预备党员3名,下设18个小区党支部;3个离退休党支部;4个兼合式党支部。

为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拱辰社区通过以联带治、以治促融,建立一个社区利益共同体,实现居民群众满足感、获得感以及幸福感。

近年来,面对辖区居民诉求日益多变,服务需求日益精细化、专业化,以及社区自治度不高、服务功能单一、活动载体不足、协同困难、联动滞后、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治理模式呈现出反应慢、解决难、难服务以及治理碎片化等一系列“急、愁、难”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发展。

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瓶颈,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治理面临的痛点、难点,福民社区因地制宜探索提出了“五联五治”社区治理模式,重点围绕难题“议一议”、民心“聚一聚”,重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关系互动,提升社区居民聚合力、融合度、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五联五治”是以“聚力→融合→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的社区治理模式,旨在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人人参与的社区命运共同体。

“五联”即党群联动、组织联建、责任联结、资源联享、小区联络,它强调“凝心聚力”,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社会力量与居民群体作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五治”即自治、德治、法治、善治、诚治,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善治为目标,诚治为先导,它强调“大融合”,通过身份融合、利益融合、情感融合、文化融合,实现从“无所适从”到“有的放矢”,营造民主、协作、互助、和谐的社区治理环境。

“五联五治”实现了人人既是社区治理对象,又是社区治理主体的“命运共同体”,它以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感受为逻辑起点,在回应居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搭“就业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拱辰社区有“三纵三横”的路网贯穿全境,形成了便利的出行、物流、商贸“动脉”。为促进辖区失业无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社区做好再就业宣传工作,增强社区群众再就业观念。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技能情况,有的放矢,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搜索用工信息,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念。社区定期对居民开展创业培训班,对低保失业人员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使他们通过培训,拓宽眼界,增强创业意识,减少创业风险,鼓舞自主创业的信心,为本辖区顺利完成创业型小区工作目标起到助推作用。

搭“文娱台”,提供互动化服务。为促进辖区融合,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依托各类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同时,社区根据辖区群众需求,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高质量抓好“春风文化宣传中心”建设,经常性地组织十音八乐、车鼓队等文艺队伍深入各小区、广场进行惠民演出,为群众搭建了“小舞台”,使群众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通过春节送春联、六一组织儿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一慰问老党员、中秋文艺汇演以及情暖七夕、关爱老人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进落实利用市体育中心、东岩山公园、浅水湾公园筹划开展全民健身等创新形式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搭“志愿台”,提供多元化服务。去年以来,社区党委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通过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内容和机制上精准发力,把志愿服务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融合,根据辖区资源优势,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12支62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上门义诊、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

健全“三个机制”,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多元联动机制,激发社区活力。 本着“资源共享、共建共治、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的原则,全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机制,把社区中分散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开展社区党建共建联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共同治理工作体系。社区党委积极统筹,组织成立了社区“大党建”工作联席机制。由辖区内15个成员单位组成,包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各级党组织。社区以“居民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服务项目清单”为依托,以联动机制为抓手,共抓基层党建,共享党建资源,共解社区难题,以契约化、项目化方式助推社区治理提效、服务提质。

民主协商机制,促进善治共融。社区秉承“专业、诚信、创新、求实”的大众服务经营宗旨,成立协商议事会,坚持定期召集由社区党委、居委会、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参加的会议,协调解决相关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探索推行“6+X共议”民主协商机制(6即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物业、业委会、网格长、居民代表7个固定群体,X是利益相关方,包括辖区与协商内容相关的共议主体),开展以协商议事与小区治理相结合的社区发展治理形式,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网格治理机制,齐抓共管同治。治理机制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为切实提升工作效率,社区着力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按照“责任主体划分到位,治理措施落实到位,社会问题解决到位,群众需求服务到位”的工作思路,将社会治理网格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社区辖区共划分为113个网格(其中,综合网格56、专属网格57个 )和1889个单元(其中,综合单元353和专属单元1536)。截至目前,共设立网格党支部23个,单元党小组83个、网格党小组8个,党小组组长91名。通过定岗定人定责,细化网格职能,立足“小网格”、开展“微服务”、发挥“强作用”,开展惠民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安全卫生督查、矛盾化解、关爱弱势群体等工作,实现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治理机制。

强化“三个服务”,打造温情社区

提升公共服务,加大便民惠民力度。持续推进“党建引领 夯基惠民”工程,社区依托辖区各类资源,通过社区平台整合,构筑“15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医、食、住、行、购等基本需求;通过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规范办事流程,为社区减负增效;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体系智慧化,将智慧社区建设作为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社区智慧平台系统集成、数据共享的优势,把信息技术、网络优势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智慧物业融合并进,提高社区治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

加强物业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共建和谐宜居美好家园,社区在辖区建立小区党支部、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的“三方协同”机制,形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如4个兼合式党支部的书记都担任了业主委员会主任。目前,18个小区已全部成立小区党支部,还成立了3个离退休党支部,治理力量由“单打独斗”提升为“多元联动”。“三方协同”机制聚焦解决“急难愁盼”“安全卫生”“矛盾化解”,使得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大大提升了小区治理能力。

聚焦老小服务,彰显社区治理温度。在“老有所依”方面,社区联合辖区几家医院和康馨养老社会组织,为老人定期入户检查身体、开展健康讲座、举办怀德生日会、节日文艺演出和志愿服务等,让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浸润百姓心田。以关爱社区老人、服务社区居民、保障60周岁以上老人生活质量为主,实实在在让社区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社区“长者食堂”对社区1012名60周岁以上老人给予优惠政策,每人每月发放就餐卡300元。通过党建引领,联建共建、活动共办,开展一系列关爱老人工作,着力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幼有所乐”方面,针对辖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专门成立了小区党员“四点半驿站”“爱心妈妈团”社区社会组织,并组织孩子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消防站,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在爱中成长。同时,大力开展关爱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在“六一”期间进行节日慰问走访,为孩子们送去爱的关怀和礼物。(莆田先锋、《组织人事报》新媒体中心、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乔木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