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事项、审批周期大幅缩减,每年节省3000多亿元企业成本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硬骨头”是如何啃下的?
阅读提示
跑20多个部门、办100多个手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漫长、步骤繁多曾是困扰有关企业的难题,也是行政审批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得益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流程审批事项压减至平均66项,审批周期缩减近一半,使企业相关成本大幅降低、办事更加便捷。
8年前,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展示了一幅4.8米长的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直观地呈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整个审批流程——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需要跑20多个部门,办100多个手续。从“万里”到“千里”“百里”,改革力图破解“审批之难”。
近日,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流程审批事项压减至平均66项,审批周期缩减近一半,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审批周期缩减近一半
“真没想到,进一个大厅,就把项目全批下来了!”在宁夏银川审批局代办窗口的帮助下,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宁夏的某项目负责人冯洁顺利办结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
“没想到西部地区的项目审批集成化水平也这么高。”冯洁感叹道。
高效便捷的审批程序得益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18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和浙江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3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这项改革在全国全面开展。
改革实施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造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同时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机制。各地按审批阶段制定统一的申报表单,实现“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有效加强全过程协同审批服务管理。
如今,通过改革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全流程审批事项压减至平均66项,审批周期由改革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缩减近一半,个别审批用时压缩率达到90%以上。
精简环节,加强监管
“6个业务合并起来办,申请材料少了这么多,而且一天就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山东淄博某地下车库项目申请人王先生办理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审批业务后说道。
为了破解施工许可阶段审批事项多、材料多、审批链分散等难题,淄博市将阶段内6个事项整合为1个综合事项,实行内部并联审批,发放“行政审批综合许可证”。
以往,流程漫长、步骤繁多、标准不一导致审批复杂,效率低下。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部门协同审批机制,推动从碎片化部门管理向政府综合管理转变,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方便地方参照制定公布审批流程和审批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并联审批;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网络,要求地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国家系统及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并不是一味求快,保证质量与安全仍是第一要务。
改革精简了审批事项和环节,同时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由严进、松管、轻罚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
在四川成都,智慧工地平台通过自动监测、线上巡查,24小时全方位智慧管理,自2019年运行以来,共发出预警信息超过430万条,发现安全隐患1.2万余处、文明施工问题1.3万余个,一般问题4小时能处置完毕。
每年节省3000多亿元企业成本
4800张竣工图需要盖章、签名,从编制、盖章、签字到扫描,至少花费一两个月——这是改革前浙江舟山某公寓项目竣工图审批所需的时间。改革后,企业在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完成竣工图编制、审核、盖章、签字流程,只花费12个工作日,节约图纸扫描和打印费用共6.56万元。
改革以来,部分地区加快推进“掌上办”、无纸化审批、智能化审查,持续提升审批管理效能。2018年至今,各地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工程建设项目95.49万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08.3万件。
从“万里长征图”到不见面审批,改革节约了审批时间,使企业经济成本大幅减少、办事更加便捷,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测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省资金成本3000亿元以上。第三方评估显示,85%以上的企业表示改革后审批手续和时间得到有效压减,办事更加便捷。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的全球排名中,我国由2018年的全球第172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33位。(记者 时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