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都关注的企业交易新方式?深度数科:专业票据助力企业深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8-26 14:50:05
  • 来源:凤凰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电子支付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当下,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已经成为我们结账时下意识的付款习惯。数字化浪潮发展至今,除了给个人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外,科技加持下,企业之间的结算方式和运营管理也面临着革命性变化。传统企业之间通过转账甚至现金支付的方式逐渐显示出其短板,在企业应收账款高企和融资困难情况下,坚持传统转账或现金支付方式只会让中小微企业本身就摇摇欲坠的现金流更加脆弱。因此,使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便成为企业盘活现金流和融资的不二选择。用票需求随之催生出繁荣的票据服务市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当前票据服务行业的头部企业,深度数科集团有着自己的标准答案。

6

  解锁支付的未来密钥

  在商业的浩瀚海洋中,票据作为一种古老而强大的金融工具,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载着支付的使命,更是商业流通的血脉,为各种交易活动提供着便捷与安全的保障。替代现金支付票据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支付功能,无论是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都可以直接替代现金进行支付。此外,最重要的是,在商业交易的媒介在商业交易中,票据作为支付工具,扮演着媒介的角色,票据的支付功能是由信用功能支撑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票据的签发、背书、承兑等流程完成资金的转移和债权债务的清偿。这种支付方式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票据在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通过增强信用、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现金流管理,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这些票据工具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通过这三种工具的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当前票据市场的头部企业,诞生于山东临沂的深度数科集团,依托临沂商城在中国商品市场交易中的优势地位和庞大的票据需求和市场,强势崛起,目前已经成为全网票据流量的主入口。旗下银企通、票据信息墙、商票板和票企宝等产品,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票据支付结算投资功能方面有着显著的先发优势并不断成长。

  票据数字化势不可挡

  就像现金支付在短短几年时间被电子支付终结一样,截至目前,电子票据交易也已经完全取代纸质票据成为票据业务的绝对主导。电子商业汇票以数据电文取代纸质票据,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出票、流转、兑付等票据业务过程的完全电子化,解决了传统纸质票据交易效率低下、风险较高等问题。同时,丰富了票据市场产品。相对于纸质票据,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2023年1月1日起,票据付款最长期限缩短至6个月),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银行资金业务与资产配置的需求,促进1年期的资金价格发现,对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产生积极影响。

  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更是让票据市场变得更透明、更安全、更高效。它就像是票据界的“淘宝”,让全国的票据交易都能在这里找到买家和卖家。这样一来,像像深度数科集团和京东这些数字科技公司也搭上了便车,推出了票据数字化服务平台,让票据业务变得更简单、更快捷。以深度数科集团为例,作为一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票据科技服务并专注于探索票据场景数字化应用的数字科技企业,集团秉承“让票据助力企业深发展”的使命,以“服务百万级中小微企业”为愿景,构建信息、数据、科技三大业务体系,面向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生态成员提供票据信息共享服务、数据产品创新服务和SaaS开放式协同服务。截至目前,集团共累计服务全国超20.2万家企业,聚合40多家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普惠金融服务规模超768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票据市场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得益于金融科技的持续进步,也源于全球贸易对高效结算方式的迫切需求。随着技术的深度融入,票据的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不仅能极大提升交易速度与安全性,还将促进票据融资的多元化与普惠性,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助力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最终,票据将不仅仅作为支付和融资的工具存在,而是演变成连接各个经济体、推动资本健康流动的数字血管,为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世界经济格局铺设坚实的基石。

责任编辑:邹沛霖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