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X Echo MS+超高通量筛选平台实现合成生物学硬核加速
  • 发布时间:2024-09-25 23:41:53
  • 来源:新浪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SCIEX中国首台Echo MS+在上海张江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公共服务平台顺利安装运营。

  合成生物学颠覆产业创新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一门基于工程化的设计理念,结合生物学、化学、医学、农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系统生物学和工程学理论基础,以基因组和生化分子合成为手段;设计、改造、重建生物分子、生物元件和生物调控过程;以构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统以及人造细胞或生物体;并应用于特定化学物和化学药物的生产、生物药物的构建、生物材料制造、食品制造、生物降解等多个领域。合成生物学以其技术创新性、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性和应用领域广泛等优势,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两个维度均具备全面颠覆现有格局的潜力,正在成为推动生物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张江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公共平台

  上海市于2023年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打造"一核两翼"的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作为承担合成生物学研发创新突破的重要载体,上海张江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于2024年8月正式运营。平台由生合万物与张江集团合作筹建,包括细胞工厂构建、天然产物测试、发酵与纯化工艺快速优化、智能化样本库和数据库、通用型底盘细胞应用监管科学研究与标准建立五大模块。致力于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生物制造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多维度的技术支撑,加速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

  全力打造合成生物学"硬核加速利器"

  DBTL循环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论,即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和学习的迭代循环过程,逐步改进和完善生物系统的性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应用需求。其中,如何快速地从构建的大量菌株中,筛选出具备特定性能和功能的高产、高效和稳定的菌株,是加速合成生物学研发所必需的核心关键技术平台。

  基于打造国际领先合成生物学设施,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遴选了以SCIEX公司Echo MS+声波激发耦合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贝克曼的自动化工作站,开展工程株的高通量筛选工作。经过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和SCIEX公司双方的共同努力,历经从下单、发货、报关、产地准备、安装调试、应用培训等一系列的加速推进,中国首台Echo MS+质谱在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设备性能达标,于近期在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正式启用。搭载全新Echo MS+质谱的自动化工作站,将显著加速工程株筛选的流程,成为服务于合成生物学研发的利器。

  在合成生物学工程株筛选应用上

  Echo MS+系统具备突出的技术优势

  超高通量最快能够实现1秒/样品,比传统的LC-MS方法效率提高50倍以上。

  卓越定量性能采用SCIEX高端型号质谱同时基质效应低,兼顾定量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大幅度减少复核率。

  样品需求量低 样品通过384孔或1536孔板进样,每个样品仅需纳升体积即可实现分析。

  样品前处理简便 进样量少带来极低的基质效应,通常样品经过稀释即可进样分析。

  耗材少 无需SPE等前处理耗材,无需色谱柱等LC耗材。

  其他应用

  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安装的Echo MS+质谱仪除了满足合成生物学高通量工程株的筛选工作以外,也可以服务于其它具备大样本量分析的应用需求,比如药物研发中的高通量的Hits筛选、高通量药物ADME和药代动力学试验、平行合成产物高通量检测分析、高通量疾病标志物的验证工作等。此外,Echo MS+可以选配SCIEX 高分辨质谱仪器ZenoTOF 7600,在满足高通量定量分析的同时,也能实现高通量的定性实验,从而进一步拓展了Echo MS+的应用范围。

  SCIEX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和技术创新者的丹纳赫集团一员,一直致力于开发突破性的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和稳健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保护和改善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同时,SCIEX和集团其他公司协同共创,开发了一系列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如高通量工程株筛选、高通量平板涂布、培养基优化、克隆筛选,形成了Danaher集团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合成生物学研发。

  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

  张江合成生物公共平台将致力于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发、生物制造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多维度的技术支撑,打造全球领先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公共研发平台,服务于相关科研单位与初创企业。

责任编辑:邹沛霖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