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强调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 发布时间:2023-05-14 13:51:43
  • 来源:新华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耕地、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这一次,总书记在河北沧州黄骅,走进旱碱地麦田,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微信截图_20230514140006

 

  一年多前,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前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走进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了解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情况。

  两次考察,看的作物虽然不同,但聚焦的都是盐碱地。

  在山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次在沧州,总书记再次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一番话道出了盐碱地的重要战略作用。

  2020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考察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土地资源是很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顽疾”,土壤含盐量太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这种“特殊耕地”的治理和利用,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课题。

  在沧州,总书记察看的小麦,有小偃60、沧麦6002、捷麦19等抗旱耐盐碱的品种。这正是当地农技人员围绕“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不断研发培育出适种宜种的品种。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1年在山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在沧州考察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出具体要求。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总书记考察农业时,总是要同农民和农技人员深入交流,了解情况,进行指导。这次在沧州,总书记也同中科院农技专家和当地种植户亲切交流。这些科研工作者选育耐盐碱品种等,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正如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