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桥街道:全力打造新时代副中心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
  • 发布时间:2023-05-24 15:20:13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王国荣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十八载初心不改玉桥路,“二十年之问”砥砺前行再出发。5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召开“打造新时代副中心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研讨会”,邀请领导、专家、社工和居民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共同探讨新时代楼门文化的新内涵、新特征、新方向,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玉桥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通州区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玉影,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机关党组书记、区总工会主席尚祖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景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吕晓飞,区委社会工委委员、副局长周庭桂等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首席专家汪碧刚,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晓壮,通州区委党校副教授林学达等专家到场指导楼门文化工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小东主持会议。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楼门文化建设有了新目标

据悉,从2006年至今,玉桥楼门文化建设进入第18个年头,楼门长队伍已有3000余人,实现了楼门文化100%全覆盖。


现场,与会人员观看了玉桥街道楼门文化建设视频。


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雪松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感谢大家十八年来,一起指导、支持、参与和见证玉桥街道楼门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孙雪松表示:玉桥街道坚守基层一米之治,集万众之力、聚发展之势,干小事成大事,致力于推动社区治理向楼门院治理深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下一步,玉桥街道将不断探索特色楼门等社区自治“多元阵地”,进一步擦亮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品牌名片,打造副中心新时代发展典范。


会上,街道办事处主任陈世忠介绍了《玉桥街道打造新时代副中心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实施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总结了十八年楼门文化发展历史脉络及楼门文化建设的相关经验,梳理了楼门文化建设“四有”工作法,并为楼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玉桥街道将结合推进“三大三强”活动、答好“二十年之问”,努力打造成为新时代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共建、自治、共治、德治、共享”五大典范,让老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会上,徐景发表示,玉桥楼门文化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通州文化品牌、发挥试点带动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上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完善品牌,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经验的梳理提供更多的助力。


玉桥东里社区书记杨平、葛布店南里社区专干徐杨、玉桥东里社区楼门长毛绍业、玉桥南里南社区楼门长王婀娜现场分享了参与楼门文化建设的经验及亮点。


汪碧刚建议,在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到尊重、信任、参与、融入和典范,进一步提升楼门文化建设在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林学达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入手分享了传统楼门文化特征,随后结合玉桥街道的实际特点,提出玉桥楼门文化应该以“有生活温度的楼门环境、有家园意识的社会动员、有文化共识的社区治理”的楼门文化共同体为愿景,创新楼门文化品牌。


李晓壮指出,玉桥楼门文化建设工作要善用党建引领,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居民文化自信,引导居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小燕表示,楼门文化建设实际上是最小治理单元的体现、是新时代邻里关系的体现,在建设过程中要重体系、重赋能、重评估、重总结,推动楼门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现场,街道领导为谈小燕、林学达颁发“楼门文化大使”聘书,为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区领导为19位社区书记颁发“楼门文化奋楫者”聘书,激发楼门文化高质量建设动力。


周庭桂对区基层治理相关工作进行分享,同时对玉桥楼门文化建设成效进行了肯定,并要求在之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深化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研讨会上,赵玉影回顾了玉桥楼门文化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楼门文化建设成效,并就如何打造新时代副中心楼门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工作提四点要求: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坚持以党建引领聚力、用楼门搭台唱戏、让文化滋润人心,疏通楼门治理“脉络”体系,实现党建引领“有组织”。二要推进民主协商议事,激发居民自治新活力,引导居民开方子、共决策、破难题、齐治理,让协商议事真正集民智、接地气、惠民生,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三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社情民意“早掌握”、群众诉求“及时通”、发现问题“快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四要培养骨干力量,要进一步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以“小手拉大手”“小小楼门长”等活动为载体挖掘社区能人,引导文艺积极分子转化为社区骨干,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