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磨砺中涵养学生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劳动素养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实习等社会服务活动
“11天11夜,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平凡的两周,而对于山西科技学院前往河南理工大学实习的543名学生来说,则是快速成长的两周,也是让每位学生用劳动感悟责任、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两周。”日前,山西科技学院副院长楼国红等一行到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一线看望在这里实习的学生们,对河南理工大学教师认真开展实训教学、严谨的工匠精神、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等高度赞扬,座谈会现场,楼国红激动地说,“感谢河南理工大学的慷慨相助,周到的工作安排、细心的生活服务、热情的宿舍楼管、专业的实习教学等,这都是我们山西科技学院今后建设中要借鉴与努力的方向。”
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从6月25日起,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与山西科技学院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暨实践能力培养。依据山西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该校组织543名学生到河南理工大学开展为期2周的“金工实习”,于7月5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然而,在实践锻炼中的收获与感动却成了师生们的永恒记忆。
让“工匠精神”扎根学生心中
数控编程、手工锉削……小细节见大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是属于“金工实习”的专注与浪漫。
在大学,有一种经历叫金工实习,即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实践课,也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包括车削、数控、装配、焊接、铸造、锻压、陶艺、激光、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院长(主任)褚怀保说,“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我们一定要在‘金工实习’中让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扎根学生心中。”
作为实践性技术课程, 金工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设备仪器的一般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和实践技能,而且是理论链接实践的重要桥梁、培养学生工匠素质的理想渠道。
普通车削和数控车削中机械高速加工过程的削铁如泥,着实让人大开眼界;数控铣削,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数控铣床进行零件加工,飞速旋转的铣刀是铣削的利器;钳工,挫光平面、锯出轮廓,是动手能力的比拼;毛坯经过铣刀的铣削,又历经虎钳上锉刀手锯的招待,再配上车床上切削出的锤柄……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在同学们手中,一件件精益求精的新产品就横空出世啦。
电焊、铸工、陶艺……同样精彩。一次次小心翼翼的引弧、一道道精密衔接的焊缝,都是同学们兢兢业业的缩影;用力夯实型砂,小心翼翼起模,一次次捣毁,又一次次重塑,都是同学们追求完美的态度,也让大家在逐梦梦想的征途上迸发出激越青春的夺目光彩。
把“创新意识”种入学生心田
数控、陶艺……这次金工实习还增加了新时代特有的工种——3D打印、激光切割、智能制造技术等。用新科技弥补老一辈的遗憾,无论是精度、准度、工时都展现了现代技术的活力与进步。这些工种让同学们既能领略科技魅力,又能掌握时代方向,既有新鲜感又有启发性,还在同学们的心里种下了“创新意识”的种子。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这就迫使学校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褚怀保说,“在新形势下,实习教学必须转变思想,从过去那种‘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转变思想作风’转变到‘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上来,这也是培养新时代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在实习中广泛推行了提问、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实习指导教师以提问、启发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每一课题讲解后提出几道值得分析思考的问题,让同学们在去思考、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让大家带着问题学习,在适当时候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示范——操作练习——技能实训——创新设计制作——技能测试”的教学方法,更是深受同学们喜爱。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并熟练掌握锯、锉、钻孔、划线等基本功之外,学院还安排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独立设计自己喜爱的产品,并自行加工制作。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同学们的思考无拘无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完成的作品琳琅满目,外观充满创意、制作工艺精湛,每件作品都不同凡响。这种让学生通过自由想象、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训练方案,实际上就是一次成功的创新策划。实践证明,这次“金工实习”既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意识。
用“劳动素养”涵养学生成长
“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的河南理工大学之行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整个实习过程却有忘不掉的欢乐,感谢河南理工大学为我们提供的珍贵机会,感激我们的实习教师让我们学会了机器操作、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等。”山西科技学院学生张晓慧说,“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几项工种所要求掌握的几种本事,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根据自我的情景去感悟、去反思、去成长。”
为了更好地用“劳动素养”涵养学生成长,培养学生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劳动实践的技能,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高度重视实习中的劳动教育,积极开展“金工之美”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实习教学中,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科和专业特色,深挖专业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实践与专业技能、科研创新相结合,把劳动实践落到实处,以实践锻炼、劳动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取向,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打造“专业+”劳动教育品牌,激励同学们在劳动中找到幸福的答案,使劳动教育更加出彩和更有影响力。
“辛勤的劳动和优异的成绩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在劳动中学技能、在劳动中长智慧。”山西科技学院学生李岚峰说,“在把圆铁柱加工成六角螺母的操作中,没经过训练的我开始时感觉很困难,但我在磨练中不断成长,逐渐懂得了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由于操作方法的改正,感觉逐渐没那么吃力了。螺母的制作完成是对我辛勤劳动的一个鼓励。看到我平生第一次做出的产品,我感到特别欣慰,也特别有成就感。”
“机械加工实习中一个个‘庞然大物’让我的好奇心瞬间爆发,可机械加工的危险性也比较大,因为那些冷冰冰的家伙可没有感情,力气也不知道大我们多少倍。可对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却很高,稍有走神,不是车多了就是车偏了,让人很头疼。”山西科技学院学生王立伟说,“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磨砺中掌握了操作车床的技巧,操作过程逐渐变得很协调,能灵活的调整车削速度和控制进给量,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创造出了一个个精美的零件。”
“一个简单的瓶瓶罐罐,要想弄明白它是怎样来的,是要颇费一番功夫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早已习惯了那些现成的东西,在用的同时,也不会多想它究竟是如何制作成的,即使偶尔有人问起,也会很不以为然的说,这不是我们所应当明白的。” 山西科技学院学生王慧娟说,“此刻才明白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从而也让我明白了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是多么重要! ”
在实习现场,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书记黄保金、院长(主任)褚怀保,副院长(副主任)吉春和、徐春浩、邓小玲,各科室负责人,他们穿梭于各个实训教学组,每到一处,仔细勘查实训教学情况,了解师生所需,为大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送上清凉饮品、购置降温风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与老师们一起与高温为伍、与酷暑为伴,“汗”卫学生学业,“晒”出别样风采。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衷心地为他们点赞……”山西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金工教研室负责人刘小娟激动地说,“经过连续2周的实习,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工程训练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有了更加清晰与直观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同时还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劳动素质。”
“本次活动从教学内容设置到教学成果都得到了师生们的充分认可和赞誉。”山西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责任人宋江勇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工程实训,既发扬和体现了河南理工大学技能培训的优势特色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又拓宽了高校间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协同育人的合作思路,也发挥了他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助力兄弟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富有教学经验的百年名校,河南理工大学理应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书写铸魂育人华章,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用坚守诠释忠诚、用汗水镌刻荣耀,努力协助兄弟院校培养出站在科技最前沿、有梦想有希望的优秀学生,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黄保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