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在线(张一一) 8月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体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体育强省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介绍,近年来,山东省体育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求强,大力推动山东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体育强省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下面,主要从6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制度设计和总体安排不断完善
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了两个发展阶段、五项综合指标、十大突破行动的发展蓝图。省人大进一步加强体育法治保障,确定将修订《山东省体育工作条例》,新制定《山东省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促进条例》。省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科学编制“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项子规划。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多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省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竞技体育争光争先走在前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以亚运促奥运带全运”战略,以奥运争光引领竞技项目发展;强化教练员在备战训练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高水平教练员和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原则,狠抓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山东运动员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勇夺7枚金牌,金牌总数首次位列全国第一位,在奥运历史上连续6届荣获冠军;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勇夺58枚金牌、160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在全运历史上勇夺“四连冠”;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山东有5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勇夺1枚银牌,实现了首次有人参赛、首夺冬奥奖牌的历史性突破。省委、省政府对省体育局记集体一等功。十五运周期,山东运动员将参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大湾区全运会,将继续提高竞技水平,在体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上再创更好成绩,为祖国、为山东争取更大荣誉。
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日益丰富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全省以体彩公益金为引导,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16市全部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95%以上的县和乡镇建成了“三个一”工程和“两个一”工程;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历城足球“村超”、淄博西老村“村乒”等农村社区联赛搭建了舞台。体育、发改部门联合实施了足球场地和体育公园建设专项行动,社会足球场和学校足球场总量达到8189个,大型体育公园129个。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部署,推动建设冰雪场馆设施99个。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为抓手,支持各地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日照市、城阳区、博兴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模范市、模范县,其中日照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79平方米,城阳区建成“8分钟体育健身圈”和“15分钟足球健身圈”。临沂市创新出台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场地设施工作机制,其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去年底,山东共有体育场地24.57万个,全国排名第5位;场地面积2.95亿平方米,全国排名第3位;人均面积2.9平方米(含水域),全国排名第4位。
四、体育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把体育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巩固山东体育制造业优势,着力突破体育本体产业,推动体育产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山东加强产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省体育产业服务大厅,组建省体育产业联合会,创办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组织实施100家星级健身俱乐部、100个品牌赛事的“双百计划”,打造德州、青岛、威海等体育制造业聚集区,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5个。最新数据显示,全省体育市场主体突破4.3万家,居全国第2位;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712.69亿元,增加值为1395.78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升至1.68%,居全国第三位。2015年至2021年间,山东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90%,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体育贡献。
五、体育融合发展全面起势、持续深化
山东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体教、体卫融合的工作部署,联合教育部门出台了促进体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工作,每年举办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7个项目的学校联赛,年度参赛学生超过15万人;常态化举办“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近70万人。联合卫健等部门启动体卫融合试点项目304个,总结形成体卫融合6大发展模式,创新开展“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联合行动”,1.1万名青少年从中受益。与文旅等多部门联合打造“好客山东、健游齐鲁”全域体育旅游品牌,打造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项目48个,省级项目6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举办首届体育文化产业大会,组建全省体育博物馆联盟,不断加强齐鲁体育文化弘扬传播。
六、后备人才培养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体育人才的成长需要较长的周期。发展体育事业,必须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山东省体育局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对体校建设给予支持,建立体校校长、教练员年度培训长效机制,以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单项基地为抓手提升体校规范化水平,联合省教育厅实施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发展“体教融合”新型体校,支持社会力量、民营武校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经过长期努力,山东保持了“市市有体校、县县有体校”的发展格局,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35个,在训青少年运动员4.8万人,均居全国第一位;省运会“三大球”项目的普通学校运动员比例超过60%,校园足球涌现了历城二中女足勇夺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的优秀代表,山东被全国体育界誉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最好的省份之一。
目前,体育强省建设还存在着“大体育”格局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结构和质量仍需进一步优化、竞技体育与国家奥运优势项目接轨不够紧密、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融合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有效等问题。下一步,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助力体育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