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沁水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消息传回,当地民众无不欢欣鼓舞、激动振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交上脱贫攻坚合格答卷的沁水人,又用心血和汗水为自己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文明创建让沁水更美好。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从2007年开始,沁水便迈开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坚实步伐。2008年入列山西省文明和谐县城,2014年起蝉联山西省文明城市称号。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接力赛在沁水鸣枪起跑……
近年来,沁水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扬敢于拼搏、务实坚韧的创文精神,坚持用战略眼光来谋划、用系统思维来部署、用全局视野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民道德素养、社会治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真正使创建活动走进了群众心里、融入了百姓生活。
以文明之笔 书写幸福篇章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沁水县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群众诉求指引创建方向,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美好家园。
沁水县举办广场舞、工间操大赛。
完善城市功能。梅杏剧院、游泳馆建成投用;沁水大医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定都小学二期主体部分完工;城隍庙商业广场开工建设;南山道路二期、玉皇山外环路扎实推进;实施璟盛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旱厕实现“清零”;改造提升城中村、棚户区3个,住宅小区95个,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沁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快车“学党史 守初心”主题宣讲走进东关小学。
建设美丽乡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房屋质量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户用旱厕改造、清洁能源改造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66.5%的行政村达到人居环境三星级以上标准。165个村镇被表彰为文明村镇,乡村振兴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收录。
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办事环节精简73项,审批时限压缩66.8%,“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急难愁盼”。进一步完善医疗、就业、公共卫生、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钟生活圈”全面实现。继续实施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升平安沁水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续十年稳居全省前列。
以文明之姿 提升城市内涵
以“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主题活动为载体,党政齐抓、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用实际行动塑造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沁水县开展“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主题活动
营造优美环境。实施街巷色彩提升工程,美化临街主体,布置景观绿植,整治建筑立面,将新建街打造成了文明示范一条街。加强日常保洁力度,每天对县城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厕等区域进行清扫,日保洁区域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开展空中网线治理,规范整束线路228公里,管线下地162公里,还给了群众一片清爽蓝天。
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市政管理,修补硬化道路2.2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2900平米,维修路灯2000多盏次。创新小区管理,采取产权单位、物业、社区相结合的模式,为所有住宅小区明确了管理主体,一批长期困扰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强化市场管理,加大对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的管控力度,明确区域、路段、时间,给流动摊贩、马路市场找到了“活路”“出路”。
践行文明风尚。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实施“光盘行动”、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行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观念,践行文明行为。以“星级文明户”创评为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县星级文明户占总户数的77.76%,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维护了社会稳定。
以文明之美 扮靓生态底色
沁水县认真践行“两山”理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精准开展污染防治,不断刷新“绿水青山”的最美底色。
大力建设园林城市。围绕“一心四园,两水相汇,三山环抱”的城市构型,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以城市道路绿化为骨架,以附属绿地为基础,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面积277.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8平方米,“一城山水半城园”的风韵更加骄人。
“德行沁水”第三届“沁水好人”颁奖典礼现场。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启动沁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对沁河流域生态进行全方位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145万株、生态治理荒山造林22714亩、封山育林1500亩、草原生态修复6000亩,让绿水青山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完成257个生态井场修复和635个煤层气防渗池建设,1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级以上天数328天,优良率90.4%,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以文明之本 传承优秀文化
沁水人文厚重,自古就有“舜耕历山”的传说,是中华德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的故乡,还有柳氏名居、湘峪、窦庄等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沁水县土沃乡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沃老花鼓展演活动。
勇斗恶盗、义护群众的客车司机郭文斌;无偿推拿50年,救治儿童3000名的退休教师李畴……在沁水,这样的先进典型辈出,198人被表彰为道德模范、基层好人,构筑起城市的精神高地。
在榜样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扛起了文明践行者、传播者的角色,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3.8万人,聚焦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年服务时长达100万小时以上,受益群众15.3万人。理论宣讲被中宣部列入2019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我们的节日——端午”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走来的沁水人,不仅传承了虞舜的德孝精神,而且在赵树理文旅嘉年华的舞台上陶冶高尚情操、享受文明生活,在柳氏家训的浸润下涵养清廉政风、涤荡淳朴民风,在湘峪古堡、窦庄古城的历史中汲取爱国精神、汇聚前行力量。如今,在沁水2676平方公里河山的大地上,老百姓已成为文明进步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享受者。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基因,融化在21万沁水人的血脉中!(杨志敏 苗臻)
链接
近年来,沁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注重把贯彻中央精神和贴近基层实际相结合,把服务群众和发动群众相结合,把守正发展和改进创新相结合,把注重实效和保持长效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质升级。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成立沁水县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组,制定《沁水县创建第七届(2021-2023周期)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县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与群众所想所盼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与文明“细胞”创建紧密结合,通过强力推进领导统筹、强力推进机制建设、强力推进督导落实、强力推进方法创新、强力推进全面动员等有力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全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按照“14536”的总要求,对全县1个中心、12个所和192个站进行规范、拓展。建起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和2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8万人。着力打造“我们的节日”“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小小书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全年围绕理论宣讲、疫情防控、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方面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受益群众15万人(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出动志愿者近10万人次,受到社会的好评和认可。
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2个文明乡镇,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文明村153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2个;114个文明单位,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94户文明家庭,其中省级1户,市级33户;34所文明校园,其中省级2所、市级8所;评选“星级文明户”52159户,占全县总户数的77.76%。大力选树先进模范,认真落对实道德模范的“三帮扶、六礼遇”制度,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好人198名,其中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郭文斌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喜迎二十大 童心跟党走”“游基地 学党史”“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劳动美”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聚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累计涌现出11新时代名晋城好少年,82名新时代沁水好少年,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亮丽风采,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了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