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个目标”
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将沁水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美好家园,让这座城市有温度、有人情味、有烟火气,让好人好报好风尚蔚然成风,让互帮互助正能量温暖你我,让百姓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并在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四个重点”
1.打造特色亮点。实施“一心两带多品牌”的文明创建品牌工程,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持续争先进位。
“一心”:以建成区为中心,发挥龙港镇的龙头作用,带动全县深入开展创建工作;
“两带”: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河沿线的文明村镇为主体,打造“文旅康养”和“百里沁河”两条文明示范精品带;
“多品牌”:依托特色小镇、志愿服务、窗口行业,打造文明实践品牌、志愿服务品牌、文明窗口品牌。
2.强化“四大创建”。强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质升级,筑牢文明城市的基础。
3.攻克难点焦点。聚焦乱停放、占道经营、“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增设配套设施、划设马路市场、做好常态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疏通问题症结。
4.拓展文明实践。巩固提升阵地、加强队伍建设、用好各类资源,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十大行动”
1.理想信念铸魂行动
2.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3.公益宣传赋能行动
4.居民素质提升行动
5.公共服务优化行动
6.卫生环境美化行动
7.公共秩序规范行动
8.重点周边整治行动
9.空中网线治理行动
10.全域文明创建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沁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下一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基础设施实现了新突破,城乡颜值发生了新变化,公共服务取得了新成效,社会风尚展现出新气象,人民生活迈上了新台阶,居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水准、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了全面提升。
从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做起,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沁水县委、县政府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的战略之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解决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务实之策,列入全县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民意,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把任务细化分解到114个责任单位,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班子领导带队,亲临一线督导,协调解决难题。各级各部门沉下心、扑下身,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玉皇外环隧道贯通,大医院主体完工,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对外开放,梅杏剧院、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25个老旧小区、23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70个住宅小区美化升级,持续实施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县乡村道水毁修复、农村供水保障、老人儿童免费诊疗等12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出发,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置身其中、乐在其中,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抓手,沁水县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常态长效为导向,推进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涌现出文明创建先进典型407个,形成了“龙港有礼”、端氏“榼山课堂”、“胡底之声 青年先行”、柿庄“四个讲堂”、“红色十里”和“星级文明户”等特色品牌。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沁水好人”评选,培树道德标杆198名,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广告、专题展览等形式大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认真落实“三帮扶六礼遇”政策,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成为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评选活动,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爱党爱国、自立自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93人入选“新时代好少年”;丰富文明校园创建内涵,组织经典诵读、研学旅行、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从群众需求和期盼着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人人践行、人人奉献、人人享有,城市温度和文明厚度进一步提升。
沁水县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的阵地作用,用心体察群众需求,用情开展人文关怀,群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借助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网上评估考核,对全县1个中心、12个所和192个站进行规范,高标准打造示范点;以“一终端、一平台、一张图”为特色,健全完善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推进供需精准对接;统筹使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妇女之家等资源,文明实践阵地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提升。拓展“8+N”志愿服务队伍,在八支分队的基础上,将党员干部、乡土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纳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号召文明单位结合工作职能,建立特色志愿服务队,由总队统一指挥,形成“一呼百应、灵活调度”的工作机制。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郑村镇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建设;土沃乡创新方式方法,结合文化旅游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中村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一约四会”约束作用和积分奖赏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各支队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全年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打造出“沁韵理论宣讲”“点亮希望 童享阳光”“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多个品牌,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里。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蓝天救援、“冬日阳光”等社会志愿服务队主动作为,化身为守门员、宣传员、调度员、送货员、急救员,受到老百姓的赞许、获得社会的认可。
从凝聚群众力量入手,干群一条心、上下一股劲,领导带部门、单位带行业、干部带群众,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率进一步提升。
县委、县政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创文,紧扣“民情、民意、民忧”积极建言献策。创文领导组建立“一线指挥”“部门协作”“全民动员”“包联督导”“资金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优化具有沁水特色的“闭环管理”考核办法,通过“一条主线抓到底、两个体系明任务、三张清单定责任、四方督导促整改、五色十星晒成绩、六联六共助提升、网格管理保成效、通报约谈齐上阵、宣传引导聚合力”等举措,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开展。组织部、统战部、工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等47家文明委成员单位各展所长,发动各行各业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党员干部、网格员走街串巷守护市容市貌、登门入户宣传创文知识,广大群众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沁水县以文明之名,汇聚起全县21万人民的力量,党员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统统携起手,形成了共建精神家园、共树文明风尚、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从城市到乡村、从山水到文化、从“里子”到“面子”,全方位塑造有内涵、有气质、更有温度的全国文明城市,是沁水一贯的追求。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多高,文明创建的路途就有多远。沁水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创建总要求,认真落实县委“三地三区五提升”战略部署,瞄准“一个目标”、抓住“四个重点”、推进“十大行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美好家园!(杨志敏 苗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