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东起泉中北路,西接矿区,南临青年街,北至高新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 现有常住居民1782户、3481人。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共有39栋楼房,288户排房,驻地单位5家。现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7人,3个全科网格员,119个党员。
一、存在问题
一是跨区域协商问题凸显。古城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与高新区平坦垴社区、银龙苑社区、矿区洪城河社区打交接,有的地方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布局,加之银龙苑社区有许多原古城社区的拆迁户,还有平坦垴社区有许多居民户籍也在北大街,这样的局面导致社区与社区之间许多事务需要跨区域协商解决。二是资源缺乏且相对单一。古城社区驻地单位少,缺乏大型商户,以及居住人员构成的因素,导致社区可用资源有限,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治理和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主要做法
以共驻共建工作为抓手,将与驻地单位的共建延伸到高新区平坦垴社区、银龙苑社区和矿区洪城河社区,以“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近邻一家亲”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起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办”的共建共商共享共融工作新机制,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亲则近,点亮“融合服务”。创新共建机制,形成共建合力。古城社区党委在加强与驻地单位共驻共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共建领域,与高新区平坦垴社区、银龙苑社区、矿区洪城河社区进行主动对接,就社区之间需要协同面对的一些事情及涉及的一些居民事务进行了交流沟通,本着利于事情解决,便于居民办事的原则,达成共识,并从各自的资源优劣势出发,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围绕三个清单,细化共建事项12条,签订共建协议3份。通过深化组织融合,进一步整合双方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化,促进共建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社区治理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形成治理合力。
通则透,点亮“融合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动员凝聚作用,依据“任务相适应,协商共建,方便管理,共促和谐”的原则,构建共享型区域化党建模式。在加强社区之间协商联动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共建措施,将组织融合向网格融合延伸,把社区“微网格”融合到区域社区的大网格中,有效带动本社区及周边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争做环境卫生监督员、文明礼仪践行者、安全隐患吹哨员、矛盾纠纷信息员,深化治理融合,促进难题共建。真正做到参与有热度、治理有法度、关爱有温度。通过“融合网格”,有效解决了需跨区域协调解决的平坦排出租户扰民问题、古城西排房卫生死角等问题11处,实现了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联则融,点亮“融合邻邦”。依托共建资源,坚持以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驻地单位扶持、文艺社团参与、相邻社区联动、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共同为辖区居民和相邻社区居民提供“你我同行 健康相伴”、免费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公益服务和开展“警惕养老诈骗 捂紧养老钱包”、“幸福夕阳 创意巧手”、“正家风 重家教 强党建 促清廉”等活动7次,不断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加强居民之间亲密互动,促进居民之间有效融合,受益人群500人次,形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局面。
通过创新共建机制,社区的治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是构建了社区共治的认同机制。新的共建机制有效将驻地单位、产权单位、相邻社区等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建共商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二是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不断增强。新的共建机制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邻近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参与有热度、治理有法度、关爱有温度。三是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社区党组织搭建的平台,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类资源,实现大联合、共创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让居民获得了很强的满足感和主人翁意识。
古城社区党委通过点旺“微链接”激活“大融合”,坚持社区资源整合化、社区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群众化,不断提升社区、驻地单位、产权单位、相邻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共建共享共治意识,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服务设施共建、服务项目共办、服务活动合搞,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社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杨志敏 苗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