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青藏铁路“把脉问诊”
  • 发布时间:2024-07-26 09:48:42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7月22日00时10分,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桥车间工长王博涛和3名工友身着工服,头戴安全帽和头灯,拿着检查锤和检查仪器,来到青藏铁路申中特大桥下。漆黑的夜晚,四支头灯在大桥下闪动着。

申中特大桥全长3741.76米,平均墩身高度40米。“每一步都要踩稳抓牢,不要分心,系好安全带,今天带了多少件工具进入栅栏,就要带多少件回来......”这是王博涛每一次检查都要给同伴交待的话。“预报这周还有雨,咱们得趁着雨还没下,抓紧把桥面线路设备和桥肚里的桥梁设备好好检查一遍。”王博涛带着工友,沿着垂直阶梯向40多米高的大桥攀爬而上。

按照作业标准,114个桥墩、920个圆柱面钢支座,必须一个不漏的进行检查。他们借助头灯先把箱体内各个角落扫视一遍,并用检查锤对桥梁四壁进行敲击,仔细观察梁体内壁有没有裂痕、掉块,以及泄水管、桥壁通风口有没有破损或堵塞。“敲击声音清脆表示没问题,声音低沉厚重就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裂纹空响,再用专业设备进行测试。”王博涛说。

在桥梁梁端结合处,他们要从狭小的检查孔中“匍匐”钻出去,检查每一个桥梁支座。而支座周边空间狭小,只能猫着腰检查。为了避免检测数据出现一丁点的偏差,四位检查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屏息静气进行检查作业 。

记者了解到,当前,青藏铁路正式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防范山体溜坍、危石坠落、边坡滑移等自然灾害,是铁路桥隧工要严加防范的重要工作。

“小李,你看一下支座的上下座板是否密贴,记录的时候要描述清楚病害具体位置。”王博涛对检查座板的工友交待的非常仔细,因为辖区内桥梁、隧道、涵渠的每一处配件位置、每一套设备设施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这些配件设施最易出现那些问题他都了如指掌。王博涛笑着说,大家学习技术很“内卷”,大家比着学、赛着学,对关键路段技术数据等知识,基本达到了每天一练、每周一比,个个不服输!。记者了解到,表面上看,这些桥隧工们都是些“糙汉子”,可实际上他们都有着一身“绣花功夫”。王博涛所在的工区有12名职工,主要以90、00后为主,最小年龄只有23岁,负责青藏线80公里桥隧、路基设备,57座桥梁、14座隧道、151个涵渠的“把脉问诊”。

“‘上山下河’式的登高作业是我们桥隧工的必修课。”30岁的王博涛,担任工长两年,今年是他坚守申中特大桥的第5个年头。5年来,每个月他都要和大伙儿对申中特大桥进行一次全方位检查。“要爬上40米高的桥墩不仅得体力好还要克服恐高。我们检查大桥安全的天窗期在夜晚,四周一片漆黑,除了头灯照射的那一小处光亮外,伸手不见五指”。正在记录检查数据的王博涛对记者说。

“防汛加上暑运,安全压力加大。”王博涛再次向队友们强调,必须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全力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畅通。记者了解到,在青藏铁路,像王博涛一样的青年职工还有很多,他们日暮而出、日出而归,坚守在高原铁路的各个岗位上,在春运、暑运、防洪防汛等重点任务中充分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奉献出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铁路人的青年担当,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做出自己的贡献。(编辑杨圣学 通讯员 马正俊 )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