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孙兵率队开展长江禁捕巡江调研,江面上突然跃出数只江豚,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一场景引得船上众人欣喜不已,是鄂州长江禁捕成效的生动见证。孙兵表示:“长江禁捕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要以江豚回归为新起点,推动禁捕从‘治标’向‘治本’深化,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
“以前难得一见的江豚,现在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在鄂州市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画面里,经常有江豚嬉戏跃出水面。2020年7月,鄂州完成1356艘渔船、2910名渔民的退捕任务。如今,长江十年禁渔已推进到第五个年头,鄂州禁捕成效明显。
渔民上岸,稳得住、能致富
“现在不仅每月有三千多元稳定收入,还能守护母亲河,心里特别踏实。”一大早,54岁的退捕渔民张学军像往常一样在鄂城江段巡查,记录水域情况,并实时将巡护影像上传至渔政监管平台。
张学军的转变,是鄂州退捕渔民安置工作的一个缩影。鄂州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采取就近推介岗位、支持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帮助渔民顺利转型。截至目前,共发放培训补贴9.38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813万元,累计技能培训426人。
鄂州出台退捕渔民社保补贴政策,安排1.1亿元补贴资金,将符合参保条件的2853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有近1000人领取养老金。同时,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持续对退捕渔民生产生活、就业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服务,帮助渔民“稳岗致富”。
在鄂州梁子湖区,退捕渔民刘正兵发展生态种养、水产加工和休闲垂钓,年收入超40万元;华容区退捕渔民熊志敏流转300亩荒山种植桃树,创办兴达生态农庄,生意红红火火……
智慧监管,禁得住、管得好
鄂州禁捕范围广,传统执法力量难以满足禁捕需要。在鄂州长江禁渔联动指挥中心,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重点水域的监控画面。随着操作员切换视角,江面波纹、岸边动态都清晰可见。
“这是建设的禁捕‘天网工程’,能够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让执法从‘被动应对’转为‘智能预判’,提高执法效率。”鄂州市渔政大队队长朱劲松介绍。为了消除禁捕监管盲区,鄂州还与周边武汉、黄冈、黄石建立跨界水域协同巡查机制,并联合长航公安、海事部门定期开展清江行动,形成“水陆空”全方位监管网络。
近几年,鄂州在禁捕基础上,同步实施增殖放流,加速了流域生态修复,为江豚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鄂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它们的回归说明禁捕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