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按收入五等份分组,农村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78倍,2022年这一数字虽有降低,但仍然有9.17倍,超过同期城镇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32倍。
这些数字静态地告诉我们,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要探究这一结果背后的机制和原因,就得考察农村地区的社会机会结构特征。我们需要知道,今天处于低收入组的家庭,是否过去也属于低收入组;今天处于高收入组的家庭,是否过去也长期属于高收入组?如果相关家庭今天所属组别与过去所属组别没有变化,则收入流动程度较低;如果与过去所属组别相比有较大变化,则收入流动程度较大。为打开收入流动 “黑箱”,还得探究影响收入最重要的动力机制-教育,和谋取收入最重要的渠道-职业的代际流动特征与规律,为诠释代际流动构建系统的分析框架。
与代内差距相比,代际流动既能刻画社会进步程度,也能体现分层体系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基础制度。代际流动加快,意味着社会结构具有开放性,处在社会地位与收入底层的子代,有更多机会跨越父代在社会分配中的不利地位;相反,代际流动减慢,即代际传递增强,意味着社会结构具有封闭性,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在父代所属的阶层生活、成长和终老,个人再多努力也很难改变“子承父业”局面。因此,代际流动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深切关注的话题,中国既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样的俗语,体现对代际传承的无奈,也有“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的说法,刻画对“祸福相依、贫富转化”代际流动的乐观。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研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将中国西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影响因素分为先赋性因素(外因)和后致性因素(内因),分析西部农村家庭教育、职业、收入代际流动的影响机制;构建代际转换矩阵和代际弹性模型,测算代际流动的趋势和规律;从结构性因素视角、家庭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视角,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三位一体”方案。本书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现实性。中国西部地区作为脱贫攻坚时期主战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西部农村家庭面临的社会机会结构趋向开放还是封闭?以教育、职业和收入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出代际流动还是代际传承特征?社会分层机制中,先赋性因素与后致性因素,孰轻孰重?不同代人的社会分层机制,呈现相同还是相异趋势?这些问题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而全面的论证与检验,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第二,创新性。本书提出,先赋性因素是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经后天努力就拥有的家庭资本,包括父代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后致性因素又称自致性因素,是个人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核心体现是教育水平、资格证书或技能。本书探讨了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子代教育成就、职业地位与收入水平的影响机制,合并采用CHIP、CFPS和CGSS数据库,构建代际转换矩阵和代际流动指数,测算西部农村家庭教育、职业和收入的代际绝对流动性;构建基本回归模型和整合间接效应的回归模型,估计教育、职业与收入的代际弹性;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西部农村子代高等教育机会、职业地位获得及收入流动的影响;采用夏普利技术,分解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对子代教育成就、职业地位与收入水平的贡献度。本书的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家庭面临的社会机会结构具有开放性特征,不管是子代的教育成就,还是子代的职业地位与经济收入,后致性因素的贡献度均大于先赋性因素。这些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分析范式与结论,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亦能很大程度缓解人们对社会流动性特征的焦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综合性。从代际流动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代际流动研究最早起源于社会学领域,研究代际间职业流动及以职业为依据的社会地位变化。当经济学家们将代际流动引入经济学领域,则主要以收入为尺度,考察子代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处位置相对于父代的变动程度。收入是一个比较容易测度的指标,本身代表某种“结果”,也能预示其他某种形式的“结果”,还可以是一种“工具”,用来交换其他能够扩大发展机会的产品,所以收入代际流动甫一提出就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学者们在研究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时,意识到教育具有持久的重要作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开始关注教育代际传递的规律和特征,提出了“教育最大维持不平等理论”与“教育有效维持不平等理论”。本书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成果,构建起代际流动分析的系统框架,真正做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既测算了父代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累积优势向子代的传递程度,也对“富人为何越来越富,穷人为何越来越穷,穷人有多大机会摆脱贫困,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做了较为全面的解释。
代际流动研究是一项极具复杂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浩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生物学、卫生保健等诸多领域。在探讨不同因素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时,很容易顾此失彼,忽略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此外,代际流动的数据采集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这对经验研究也是一个挑战。虽然本研究的分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但不失为系统研究西部农村代际流动问题的佳著。期待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受到启发,激发参与代际流动研究、投身社会机会开放实践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伟大目标。
(作者 丁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