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文话熟与腊(经典为熟悉的累积)
今天腊八节,寒冬腊月,风刮来了年味。
古人过年,杀猪宰羊,祭祀,最后人把肉吃掉,牙很满足,俗语称为打牙祭;其实,这个过年祭祀的画面,被甲金文完美的记录下来,主要体现在熟,腊,胙,牺,牲,牢等几个字里,至今被深度使用的是熟字,为什么?
熟,甲骨文,人+肉(不带毛的肉)+宗庙,本意是拿着胙肉祭祖。在古人的认知中,遇到不解的问题,天灾时都要通过这种祭祀天地鬼神的方式实现内心的笃定和确信,由此求得内心的安宁;正是因为这个动作在生活中频繁的使用,所以,有熟练的意思。
胙,祭祀时手中拿的肉为熟肉;牺,是毛为纯色的猪牛羊;牲,形体整全的猪牛羊。天子在祭祀时使用猪牛羊中的体型最大的牛,称为太牢;诸侯、卿大夫只能使用体型小的样,称为少牢;至今黄河流域方言:牢胙,就是办酒席前的杀牛宰羊等准备工作。(方言彰显文化)
何谓腊?腊,就是带毛的熏肉,胙肉从腊肉中切割出来,没有毛,用于祭神,祭祖;又因为到冬季人们普遍把猎物保存采用熏肉方法度过猎物稀少的季节,冬季称为腊月。蜡,也是祭祀的一种方式,把油脂点着,主要是祭祀农神,不让庄稼来年生虫子;后来我们生活中的蜡烛也是源自祭祀。
古人在祭祀中坚信神灵保佑,收获安居,进入农耕时代,植物的种子被反复耕种,满足人们的食物稳定需要,乞求五谷丰登,自然就把祭祀(熟)带来的实惠用来形容植物,庄稼,所以,庄稼熟了,该食用了,这种动态演变,形成语言习惯。所以,腊月时吃粥用的种子种类越多越好,预示今年收成好,明年会更好,后来佛教传入,固定在腊月初八。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祭祀(熟)的方式解决问题,难题的逻辑能实现种族的繁衍生息,被借用到其他领域,依据“见而可识,察而见意”的大众性、实用性、普遍性,创造文字,用文字记载总结出来的生存方法,被后人称为经典。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讲述解释古人的话语不是自己创作,相信喜欢先贤的文化,我私下把我比作彭祖;《道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译:在万物生长重复中明白规律,道理;足见先贤古人,在实践中熟思领悟生存的道理早已告知后人,晚辈学而思,践行即可。
子度 2024年1月18日腊八康逵茶舍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