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民:以壶“会”友“绘”出紫砂艺术价值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24-07-19 09:51:42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范高明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据相关资料显示,曼生十八式是身为“西冷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的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佳话。

陈曼生把金石、书画、诗词与制壶艺术融为一体,使其相得益彰,创作出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

微信图片_20240719095209

图为董建民正与西冷印社五老之一的丁茂鲁交流、感悟紫砂技艺

董建民曾任浙江省长兴县紫砂厂厂长,几十年来,与紫陶烧制技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先后获得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艺塑艺十大名师等等称号。在他的紫砂创作工作室,一位紫砂制作老艺人像记者简述起了这么一则小故事:几年前,几位浙江省海宁市的书画、篆刻朋友,约好了某天上午一起赶到董建民紫砂工作室进行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等艺术的合作与创作。可就应为有俩位同仁因工作原因耽搁了2个多小时才起程,本想路上只要加快点速度仍然不太会影响与大家一起聚会和交流心得。有一句话叫“好事多磨”,在这时正好用上了。谁曾想刚出门没多久,立刻就大雨倾盆,当车子行驶到一座桥洞时.......。好家伙,一眼看去一辆辆汽车已排成了一条长龙,一动不动,当时心情就一下跌到冰点并纠结万分,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在等待他俩,当时的心里真不知该如何才好,真叫一个焦急和郁闷。好在一段时间后,桥洞积水被排除,车子才得到顺利行驶。等到了目的地,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耽误了几个小时。之后,他就把这段境遇刻写到了一把紫砂壶上,这个小插曲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该把紫砂壶对他来说,不仅有着时代艺术价值,更具有特定时期的追记意义。

据同业人员介绍,目前,由于整个紫砂行业受市场影响销路不是很理想,可对董建民来讲,虽有波及,但总体销路还可以,究其原因,就是他能借助形式多样地紫砂艺术魅力拓展与社会各界名人、名流等人士在书画、篆刻、诗词方面进行各种文化交流、交往,他的以壶“绘”友,不仅“绘”了出紫砂特有的艺术价值,同时,也“绘”出了紫砂艺术价值和市场的新天地。

QQ图片20240719095750

图为董建民与陈振濂一起谈创作感悟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冷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陈振濂。他与董建民多年前就进行过多次合作、创作。前年又与他共同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壶。同样,与董建民共同合作、创作的还有上海书画院院长的韩敏、北京荣宝斋总经理米景扬、西冷印社副社长、上海书画协会副主席童衍方、西冷印社钱大礼等等在书画、篆刻、陶瓷艺术方面有着一定知名度的众多名人名仕。其中,紫砂壶创作款式多样、丰富,壶形涉及圆壶、方壶、六方壶、八角壶等各种仿古壶。另外,还有根据当地特色文化、文化内涵等所创作出的紫笋壶、金钉子壶、竹节壶、印章壶、如意壶、明珠壶、树根壶、莲花壶等等。在这些壶上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方式进行了诗、词、书、画、刻、浮雕等的搭配,充分赋予了艺术生机和艺术生命力。在书法上:有大篆、小篆、行书、草书、隶书等,如:在紫砂壶上篆刻出的草书,千变万化的刀锋就如同毛笔的笔锋一样,在横、直、竖、撇和弯曲中可以看到,在刀锋的运行中除了带有一种特有的坚韧,更带有一种坚毅中的钢硬,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绘画上,有大写意、小写意以及类似泼墨的山水画、花鸟画、虫草画、人物画等等的装饰画,仿佛给紫砂壶增添了别样的生命活力,也给原本的实用器皿带来了无限的艺术光彩和艺术价值,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紫砂艺术、感悟紫砂艺术的欣赏之道,也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喜爱上了紫砂艺术等中国紫陶文化艺术元素。比如:在紫砂壶上除了刻画出一幅“烟雨江南”图之后,在配以贴切的诗词,即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挺拔的群峰在云雾缭绕中时影时现,再加上不远处“缥”来的优美琴声,无不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遐想,顿时让人心静。

微信图片_20240719095228

图为董建民正与壶友们一起探讨紫陶烧制技艺

以壶“会”友的深度文化艺术思想交流和碰撞,不仅给董建民带来极大的创作热情,“绘”制出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新气息和新的艺术魅力紫砂新作品,还有效地发扬光大了中华几千年来的紫陶传统非遗文化的技艺。与此同时,他的紫砂作品也得到了广大名人、名家等等消费者的极力推崇。董建民表述:自古就有“书画同源,茶壶同源”一说,同样,“书画、茶壶”艺术也早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很早就有各类英雄才俊齐聚一堂,进行“煮”茶论古今和“煮”茶赋诗词的故事,可谓是妙趣横生。

责任编辑:qins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