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逸志,书以寄怀
  • 发布时间:2023-06-01 16:52:23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罗开富的书意人生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432

罗开富,一位从湖北郧阳走出的共和国外交官和国企领导。从他走出鄂西北大山开始,行迹至亚、欧、美的多国土地。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沧桑变幻,也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后的呕心沥血。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453

   “ 游五洲四海,守一山一水”,这是罗开富离休后回归故里回顾自己人生经历时的心境写照,由他书写的这幅诗书作品如今悬挂在郧阳老家足迹陈列馆的墙壁上。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507

 罗开富,1940年出生于郧阳,1961年由郧阳中学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毕业后,曾先后在荷兰、美国、菲律宾、瑞士等多个国家代办处、联络处和大使馆担任外交官,并在中国机械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参加过多个重要外事活动,见证了中美建交,开创了中美贸易,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罗开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605

 罗开富很注重乡情,他给自己取的另一个名字叫“郧山”,以示自己对家乡的深情。他称我们同样从鄂西北大山走出来的人为乡友,我们也尊称他为罗老。

 近日,受罗老之邀,在他的家中赏阅了集辑而成的《郧山印谱》和《郧山诗画》等作品,感受到了罗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一样的书意人生。

罗老年轻时就喜爱写诗,而且是古体诗。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635


   岁岁佳节思亲友,我辞亲友访美洲,银钱仕途非吾辈,甘为神州一孺牛。——《为孺子牛精神而作》

这是1983年春节前,本应与亲人团聚欢度春节,但为了抓住机会推销中国机电产品打开美国市场,罗老依然决定带着样品飞往美国,在赶赴纽约的飞机上写下了这首诗。为国谋利而置金钱于身外,为国效力而甘愿做一头肝脑涂地的孺子牛,这种精神真可谓之学习的楷模。

“秋去冬来花未凋,满园瑞雪洁皎皎,但愿此景常相伴,总有千愁可消消”。——《雪景即情》

这首写自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总裁任上的诗,借雪景消愁,足见他挥洒自如、纵横驰骋的工作背后之艰难。

“山山槐花开,才知槐花节,群蜂采蜜忙,不问为谁采。”——《蜜蜂颂》

为中外运这个老字号特大国企,他倾注了残年之力,像蜜蜂一样精诚奉献而不图回报。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657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罗开富题写的“学习开富同志坚韧不拔的精神”)

功成身退,在中外运挥臂工作七年后,罗老六十五岁上光荣退休,为事业完美收官。 

罗老爱好写诗,也爱好书法,他非常喜欢的的一句话是:诗以逸志,书以寄怀。诗,是情、景、意的高度融合,字里行间有着时代的印迹。而书法则能通灵达变,在墨迹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

罗老自小学开始就喜欢写毛笔字,从写红模字开始,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喜好。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东方古老而独特的民族艺术巨库中之瑰宝,书学之道,博大精深。从参加工作开始,写笔记,写工作日志,起草文件等等,他都坚持使用毛笔。至今,很多毛笔写就的笔记本他仍留存着。

工作时期的罗老,作为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外交官,作为跨国公司的老总,在国与国之间奔走着,辛劳着。虽然崇尚书法艺术,但从来没有太多时间认真研究,只是对书法的兴趣始终如一,经常练,经常写,自得其乐。

罗老正式研练书法是在他离休之后,他收集古碑名帖反复临摹,对书法技巧中的用笔、用墨、笔势、结体、章法、布白、格调、形式架构等开始了深入研究。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他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研习和创作。他要寻历史之源,在古圣先贤之中觅自己的墨风。终于,在不断的磨炼和探求中,他找到了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墨凤,行书与草书。至此,他专心致志,笔耕不辍。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749

 “胸中万卷古今有,笔下一点尘埃无。”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罗老只要无外事活动就在家里伏案疾书,陶醉在浓酽的笔墨中而一洗左右尘埃。看今天罗老的书法作品,风格造诣愈发凸显。追求笔势,讲究法度,大气清润而又高古,散淡从容而又严谨,笔墨意性之中,既有时代的精神又有历史的厚重,恰如罗老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境界的完美融合。

 中华文化是罗老心中永远的爱,他花了数年时间写出了草书作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的全卷,2020年集辑成书。他希望这四部儿童启蒙要籍能够供大家咏读、研习,知行合一,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文化基础、道德修养,也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优秀范本,读此文、学书法,相得益彰。

微信截图_20230601165800

 近几年,罗老的书法作品广受赞誉,湖北、辽宁、上海等地的艺术馆陆续举办了他的书法展。他还受聘担任了中国书法研究院理事,上海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书画院顾问等职务。而他最大的夙愿是,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够永远地得到发扬和流传。(洪洋、姜海军)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