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福建师范大学“童舟共济”实践队围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让关怀与爱在儿童心路旅程中富足丰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海岛上3-6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主题,赴莆田市筶杯岛、南日岛和黄瓜岛三地开展现状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海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探索有效支持策略,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础。
实践队员与访谈对象合影
据了解,本次实践队集结了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多个学院,团队成员履盖院系达33.34%,向社会发出问卷调查200多份,访谈邀请函23封,线下接受访谈13人。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技能,致力于提升海岛3-6岁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通过了解现状、倾听经验、汇聚智慧、携手合作等方式,为儿童健康成长事业带去关怀。
本次活动分为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健康工作坊、心理健康学校探访、心理健康热线与咨询服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阶段,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采用科学、系统、分析、建构的方法,旨在增强海岛居民对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心理辅导。
实践队员给孩子教授心理健康知识
探索教育智囊,汲取思想精华
7月4日,“童舟共济”实践队抵达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有幸采访到省幼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林秀花,成员们依次向林老师咨询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问题。林老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分享。她不仅剖析了当前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还分享了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实践队后续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实践队员与林秀花老师交谈
在与林秀花老师的谈话中,实践队获悉南日岛拥有6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仅为2万,单亲多、留守儿童多。实践队成员一致建议,为避免留守儿产生心理问题,多方面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家长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加强沟通。
共绘“童心圆”,守护童年梦
为孩子们提供空白画布,让他们发挥想象,尽情挥洒,创造独属于自己的世界。7月6日,“童舟共济”实践队在南日岛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心理健康主题特色活动——“海岛童心•快乐启航”。活动中,孩子们在脸谱上肆意创作,快乐无比,实践队员们在旁边陪伴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放松,也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脸谱的合照
7月5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童舟共济”实践队员与南日岛中心幼儿园园长蔡文英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蔡园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为实践队成员们描绘了一幅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画卷。访谈中,双方就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搭建了教师与儿童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此次访谈,实践队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坚定了与幼儿园携手共进的决心,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筑起一座充满爱与关怀的乐园。
实践队员与南日岛中心幼儿园园长蔡文英合影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本次海岛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的成功实施,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关注和资源投入海岛心理健康事业,推动海岛地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部分团队成员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活动有序有效顺利推进,本次实践队还吸纳企业、商家、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如企业资助实践活动经费、滴滴公司(莆田区域)免费提供车辆、莆田移动公司免费开设儿童心里健康咨询热线、商家免费提供餐食、爱心人士免费接送服务等。活动也得到了莆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还专门组织团队成员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围绕“让童心之路修筑到海岛上”话题展开讨论。(林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