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艺术家马树春: 水墨丹青三十载 紫竹古韵寄真情
  • 发布时间:2024-07-29 10:24:58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马一凡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一砚云墨,千山万水,水墨丹青勾勒间。

两袖飞舞,墨色重重,三十余载寄真情。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艺信息和审美追求。无数名家大家以其独特风格和深厚修养,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财富。如今,马树春先生正以其独特的书法线条语言和对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成为当代业界内的积极践行者。

01

马树春,出生于1975年12月,江苏徐州丰县人,现居住北京。自幼耳濡目染,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随著名书法家孙敦振先生练习书法,从基本笔画学起为学习书法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相继受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冯亦吾先生、马锐先生的点拨与指导;既拜马锐先生为师,书法大有长进……博览名家品格后,终成一派风范。源于对书画艺术的锲而不舍得追求,马树春现专职从事书法,绘画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240729102534

交谈中得知,在名誉与利的面前树春老师更在意的是传承,“学习钻研书法中,遇到困难或者瓶颈在所难免。此时,可以稍作停顿,要多看多悟。学任何东西,悟性非常重要,学习书法更是如此。”马树春说。

三十余载,历严寒,经酷暑,长夜对孤灯,假日伴砚眠。马树春先生的艺术之路,深受历代名家的影响。他不仅在审美观念、技能技法、文化修养以及人格精神上得到了全面的塑造,更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上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和实践。通过对书法发展史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了传统与当代书法的关系,强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探索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虽未敢懈怠,但所得甚浅,故更加努力。为此,马树春先生遍习历代名帖在,广涉猎,精选择,细领悟,深发掘。尤对赵孟頫,欧阳询及二王法帖下功之深。因得其形质和精髓,故书法沉着劲健,清秀飘逸,刚柔相济,风格独特。其绘画作品质朴,温和,真诚而亲切,如春风吹拂,画风也和后天的学习,修养有关。

画中有书,书中有画。马树春先生的画作主要以传统的梅兰竹菊为题材,构思精巧清新秀丽,风格独特,极富有笔墨情趣,尤擅长画竹,画竹意在笔先,深刻的了解了,之道理。对书画理解甚深。

微信图片_20240729102540

一撇一捺见真功,一枝一叶现真情。在马树春先生的作品中,更多体现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通过题诗和绘画体现出线条,将书法融入绘画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绘画多有清癯雅脱的意趣,其画中竹叶劲健且圆润,充满了生机和动感,颇有郑理庵之风。

“书法艺术创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还要有很强的毅力。”马树春说。

多年来,除了潜心创作,马树春先生还在书法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上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实践与思考,帮助业界内外对书法艺术有深层次的认识,展现了书法艺术在个人修养、情感表达及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qins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