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治愈系餐厅,一座地图上搜不到的餐厅。虽然开在社区的角落,却成为一群人的心灵港湾。
这座特殊的餐厅,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渝康家园社区康复站内。平时,这里是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和居民进行休闲放松、康复训练、职场体验的好去处。到了饭点,豆花饭、烤面包和热咖啡的诱人香气萦绕在餐厅内,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餐厅真正的服务对象并非那些前来品尝美味的客人,而是那些在后厨忙碌的工作人员们。
受访人供图。
重庆两江新区新专联妇联副主席,两江新区逸航青少年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罗玉华,是这家餐厅的“主理人”。
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当地一百多位有精神障碍的居民,在这里以大厨、服务人员等新的身份,在邻里的包容和鼓励中,融入社会,回归日常生活……
“开办”一间特殊的餐厅
“你先去上课,老师接个电话就来,好吗?”渝康家园内,罗玉华温柔地搂着前来撒娇的女孩。
渝康家园,是两江新区打造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筛查诊断、知识普及、康复治疗、构建支持网络体系等关爱服务。
“要接多久嘛?”女孩嘟起嘴,眼里写满不情愿。
“就一会。”罗玉华安抚她。
“一会是几分钟,五分钟吗?”女孩拽紧她的胳膊,扭了两下。
“可能不行,我尽快好吗?” 罗玉华回答。
“那十分钟,十分钟你必须来找我!”
“行,你看好时间……”
孩子这才鼓着脸蛋,转身回到课堂。这是一堂特殊的疗愈课,讲师是心理学社工,前来听课的,都是精障人士。
投身公益十多年来,数不清的人像女孩一样,拽着罗玉华的手不愿松开,希望她牵着自己走出心灵的“孤岛”。
围困在心灵孤岛的人,人际关系往往是最大症结。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需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此,罗玉华深有感触。
成为一名职业公益人之前,罗玉华曾经在国企拥有稳定工作。业余时间,她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益活动。长久以来,她发现,大多数公益活动都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心理帮扶往往缺位。深受触动的她,在2013年,全身心投入心理帮扶公益事业。
受访人供图。
2016年,罗玉华组建起一支由中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专业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及博士博士后顾问组成的心理服务团队。2018年,在两江新区的支持和指导下,注册重庆两江新区逸航青少年工作发展中心。
2020年,在开展志愿服务中,罗玉华注意到,精障人士们,大多被孤独感、失落感和抑郁心理围困在心灵的孤岛。何不开一家“餐厅”,为大家提供庇护性工作岗位,让大家发挥所长,打开重返社会的窗口?
受访人供图。
为此,她积极调研,召集20位热心居民成立志愿者队伍,兵分多路开展入户摸底。
“希望获得哪些社会服务?大家最强烈的情感诉求是什么?在社会活动中渴望发挥哪些爱好专长?”调研持续3个月,收集到有效信息130份。以此为基础,罗玉华又请教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几易其稿,最终形成项目方案。
梵高治愈系餐厅,就在她的张罗下,在渝康家园“开门营业”了。
端出有情绪的疗愈大餐
周一,是“梵高治愈系餐厅”售卖豆花饭的日子。
每到这时,精障人士梁文(化名)就带着前一晚泡好的黄豆和辣椒油、葱蒜等食材,早早地来到渝康家园做准备。
受访人供图。
收拾摊位、制作豆花、准备蘸料……在爱人和社工的协助下,11点半,这家餐厅准时开门。不一会儿,门口就围满了周边居民、环卫工人……
很多人不知道,几年前,梁文还是一名曾被孤独和抑郁困扰的精神障碍患者。
原来,梁文在痛失爱子后,与老伴双双被诊断为轻度精神障碍患者,每日以泪洗面。一次家访中,梁文给罗玉华端上一碗自己制作的豆花饭:“儿子以前就喜欢吃我做的豆花饭,现在他走了,我饭都不知道做给谁吃了……”言语间豆大眼泪又要落下。一句话,却让罗玉华看到了她的症结所在。
“老人走不出来,是因为所有的关注和精力都在孩子身上。重返社会,首先就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此,罗玉华将老两口请到治愈餐厅帮工,他们不仅把自制豆花饭卖给了邻居、社工,还学会了做咖啡、烤面包,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
梵高治愈餐厅里的服务员,都是精障人士。像梁文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牵着罗玉华的手,走出了阴郁的生活。有失去妈妈的孩子,甚至把罗玉华喊作了“罗妈妈”,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电话把一天经历讲给罗妈妈听。
做面包或者咖啡时,罗玉华总是邀请他们一起敲响空灵鼓,通透的乐声令人仿佛置身山谷之间,带给人内心的平静。伴随天籁之音,参与服务的精神障碍人士将对音乐和美食的理解,一起揉进温暖的面团里……
多年来,罗玉华带着社工,不断从有精神障碍的服务对象中挖掘美食达人,邀请他们“入驻”餐厅,鼓励其发挥一技之长,这间餐厅的服务对象已经上百人。
精神障碍人士的“心灵家园”
如今,渝康家园不仅把梵高治愈系餐厅经营得风生水起,还建成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农产品展销代购点。
受访人供图。
2021年起,罗玉华带领团队深入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继续投身乡村振兴的漫漫长途。
受访人供图。
她常放弃休息时间,下到农村,和当地村干部、乡村教师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期间,他们开展了大量落地活动,请教了众多学术专家,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课程、修改讲稿……
团队不仅为受助者提供专业帮扶,每次活动结束后,还会建立微信群,定期授课,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迄今已累计帮助超过17800人次。
在渝康家园,23岁的居民方圆(化名)负责服务站的团购工作,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方团长”。他不仅为“爱心益购”代销农村土特产,还通过售卖花枝鼠交到了不少“忘年交”的小朋友。
结合渝康家园工作开展情况,罗玉华还撰写了《建议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情民意信息13篇,主笔《心理援助服务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干预体系的研究》《精障人士病因溯源及防治研究》等社会课题8篇,其中有的成为民建重庆市委重点课题,有的得到重庆市委统战部相关刊物采用, 受民政部前副部长詹成付委托撰写的《精障人士病因溯源及防治研究》课题获得2024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在2024年第三届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助残)中荣获优胜奖......
在梵高治愈系餐厅内,温暖的人间烟火气不断升腾,给精障人士和社区居民带来了希望与温暖。美食和爱的治愈故事,仍在持续上演……
通讯员 高东应 赵佳 罗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