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的山东,迎来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时刻
  • 发布时间:2022-05-27 18:24: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这是一个呼唤梦想也成就梦想的伟大时代,这是一段传承历史也开启历史的壮阔征程。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党代会,中国前进道路上的航标。

  对于山东而言,刚刚走过的五年极为不平凡。五年,只是短短一瞬,却在山东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五年来,山东省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连续突破7万亿和8万亿大关,2021年达到8.3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21年山东省GDP增长8.3%,达到了近5年来的最大增速。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山东,这片积淀着两千多年优秀文化基因的热土,正以腾飞之势,聚焦聚力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绘就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蓝图。


  “四新”加速度,新旧动能转换迎来收获期

  探寻山东之变,数据是最好的明证——

  近年来,“四新”经济投资成为主流,占山东省2021年投资比重达到51.2%。《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至2020年,“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了30.2%,3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攻坚新旧动能转换这五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十强”产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50%以上。

  2019-2020年,山东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都达到了120亿元,2021年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达到了132亿元,2022年省级安排科技创新发展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10%。

  去年山东辖区(不含青岛)共25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为历史最好水平,募集资金210.73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亮眼的数据彰显出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更多资金流向创新型新兴产业;二是山东经济更多由“四新”来助推,且开始走向“质变”。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就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四新”促“四化”,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就要变革存量,崛起增量。

  存量变革,推动山东传统产业不断增强实力,再创辉煌。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山东共建有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696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到2025年,力争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000家左右。

  “十四五”期间,全省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万项左右。除此之外,山东加强培育建设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目前全省共有46项全国质量标杆,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质量标杆达90项,到2025年,力争国家“质量标杆”达到60项,省“质量标杆”达到150项。

  此外,《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8%以上,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增量崛起,创新培育新兴产业领域新动能,带来了新兴产业雨后春笋般生长。

  以“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为目标,山东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2018年以来,山东省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正在争创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30家,诞生“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工信部已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

  同时,山东省实施了“雁阵形”集群提升行动,培育动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等一批世界级集群,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目前,已累计培育“雁阵形”产业集群105个,规模突破5.7万亿元,4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达9000亿元,构建起引领动能转换的头雁方阵。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通知,发布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山东共上榜185个,占全国的11.5%,高居第一位。入选数量之多,是近些年山东创新能力与企业活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亮眼的成绩足可证明,五年来,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统领经济发展大局,立意高远,成效显著;足以印证,山东的经济引擎已更新,变为创新,变为新动能。


  坚定文化自信,开启“文化小康”新篇章

  如今,随着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山东也步入了新赛道。

  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一大保障,如何盘活文化资源,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丰富繁荣人民精神层面生活?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山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山东省加大文旅项目和企业扶持力度,仅2021年,就有12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其中3个项目入选2021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山东省开展了艺术创作展演展播、展览展示活动,完成新创作大戏40余部。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工程山东省11部入选作品全部通过验收,其中6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同时策划推出“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8万余场次,参与群众3101万人次,并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文化自信始终是山东实现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源动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离不开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文化小康建设。

  一方面,山东从硬件设施着手,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为推进文化小康建设,2021年山东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加强“智慧图书馆”“山东公共文化云”建设,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逐步推开,城乡书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同时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带动全省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另一方面,为攻克基层、农村实现文化小康的重、难点问题,山东省开展优秀新创群众文艺作品汇演、“群星璀璨”群众文化美术作品展、山东省广场舞展演等。“2020-2021冬春文化惠民季”累计举办活动2万余场次,“一村一年一场戏”,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1万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6000余场。

  同时,山东省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3市被命名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国家级示范试点市达7个,6个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均居全国第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则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东始终坚守传统文化之“根”,延续时代精神之“脉”,筑牢核心价值观之“魂”,夯实文化小康之“基”,在文化自信中自觉担当,主动作为,阔步前行。

  时间是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进步的见证者。

  策马扬鞭征程急,放眼神州气象新。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

  值此关键之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在济南召开。

  回首过去,曾经筚路蓝缕;放眼未来,机遇挑战并存。山东省将继续承担应有的责任担当,以更充沛的动力,朝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责任编辑:王洋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