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郾城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文化引领、文旅融合”的理念,整合区域资源,统筹做好文旅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打造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样本。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开展以“试点+推广”为实施路径,整体规划、统筹推进、重点保障,发挥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乡村带动作用。目前,郾城区已挂牌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16个,整合各种农民文艺团队56支,发展社员1000余人次,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累计600余场,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同时,把“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与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将裴城村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观赏性、乡土性、文化性、生态性的文旅项目。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6亿,建成一座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小剧场、少儿体能馆、科技体验馆、电影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一举打造郾城文化新地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品质。组织文艺小分队奔赴村(社区),围绕非遗手工技艺和传统文化,录制器乐、舞蹈、戏曲、非遗项目等22期短视频,推出“文化进万家 云上过大年”系列文艺节目线上展播活动,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漯河发布等新媒体播放量达万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相继开展剪纸、戏曲、音乐等类型线上培训9期,播出《璀璨文化》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线上视频6期,举办线上文化艺术普及周活动。创作文学作品《信仰的力量》,参加全市“众志成城 以艺抗疫创作评比活动,创作快板书《以静制疫齐行动》、诗朗诵《力量》、戏曲《全力战役 为民保安康》等文艺作品4部并制作视频,先后被国家、省市媒体展播,点击量达3万多次;先后开展迎新春“送万福 进万家”义写春联暨“新春楹联”展4期,承办各类书画作品展3次,开设“区山水画艺术人才公益培训班”“区书法艺术人才免费培训班”,打造“流动美术馆”文化惠民新品牌。
加大文化旅游建设品牌力度。孟庙镇何庄村青龙文化合作社以非遗文化圈粉“产学联动”,借势打造合作社“造血功能”。成立“河南龙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颍河龙”商标;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非遗工坊”,生产戏曲服装、道具和“健身龙”“彩带龙”等工艺品。同时,在传统工艺“九节龙”基础上,创新生产适应中小学生传承和表演的“五节龙”,为“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项目奠定基础;依托抖音、快手直播平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展演销售。据统计,合作社“非遗工坊”自2021年10月初启动至2022年4月底,除去“疫情”影响和春节假期,累计生产运营3个月,总计生产销售达到71.1万元,单月生产销售额平均达到23.7万元。
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聚焦全区文化资源特色,深化旅游创建工作,指导旅行社经营个体申报课程荣获全市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一等奖、三等奖各一个。其中《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沙澧少年》荣获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三等奖;围绕全市“三圈三廊三带”文旅发展,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制定发展方案。深挖裴城村文旅资源,根据3A级景区创建标准,整合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等资源,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深度融合区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在多次前往春芽研学基地、聚博文化园、德泽博物馆、新店徐磊汝瓷基地进行调研谋划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以郾城八景为基调,制作瓷盘、瓷杯、粮食画和麦秸秆画等具有郾城文化符号的4种特色文创产品初步设计。(杨昆龙 张星 付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