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捕,倒计时!
  • 发布时间:2022-08-30 09:07: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说起9月,你能想到什么?没错!9月还有什么比开海更值得期待的呢?开捕在即,青岛沿海辖区各渔港码头、渔船船东、船长(船员)、渔民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开捕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秋蟹爬上岸青岛本地蟹已经大量上市。为了让小伙伴们第一时间感受秋蟹的动态,小编已经出发,带大家一起去梭子蟹养殖区探个班!

  位于即墨与海阳交界处的丁字湾海域,有一片海珍养殖区,这里养殖的上万亩梭子蟹,在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后迎来捕捞期。

  8月26日,当天上岸的梭子蟹立即被抢购一空。养殖户介绍,青岛本地螃蟹相比南方螃蟹生长周期要多一个月,所以肉质口感会更加鲜美,本周开始将赶在开海前“抢鲜”大量上市。

  今秋第一网

  收获上百斤大螃蟹

  根据生活习性,螃蟹都是昼伏夜出,白天呆在水底休眠,到了晚上就会出来觅食。

  “这是今年撒下的第一网,根据平常的观察,肯定是一个丰收季。”养殖螃蟹已经20多年的老韩笑着说,这个养殖区属于即墨区田横镇丰城社区的栲栳村,因为紧靠着丁字湾海域,所以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殖海产品。除了上万亩螃蟹田外,还有海参和大虾等数万亩养殖区。

  网都是前一天下的,仅隔了一个晚上,就挂上了很多螃蟹。收网的时机一到,老韩和弟弟韩乃涛便一起开始拉网,一个个大螃蟹便张牙舞爪地浮出了水面,短短一个小时,老韩就收获了上百斤大螃蟹。

  成长的故事

  3个月要喂40多斤食物

  韩乃宏介绍,从每年5月播苗到8月底收获,这3个多月,对这些蟹子少不了精心呵护。宽广的蟹田水面,四周及中央都密布充氧管道,结实的水泥田坎被蟹农用双脚摩擦得光滑明亮。这里有老韩留下的深深印记,也是他养蟹的真实写照。

  由于长期养殖蟹子,老韩养成了每天凌晨4点起床的习惯,像是一名军人守卫边疆一样,先沿着百亩蟹田巡逻一圈后,再蹲下身子对蟹子的生长情况查看一番,看到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后这才放心。

  “幼小的蟹子苗,就像米粒那么大小,一下子丢到蟹田里,必须有人精心照料才能成长。尤其是今年的气温太高,三伏天有时候我们一晚上都不能合眼,生怕蟹子中暑供氧不及时出现死亡。”老韩说,今年天气最热的那几天,每天晚上都不太敢睡,为了保证供氧及时,海水的更换次数也要增加,这样才能让蟹田里的这些小家伙更舒服一些。

  这些蟹子“伙食”很好,一般都是喂小贝类和小杂鱼等,这些就像大海里的生物链条一样,尽量给蟹子提供一个自然生成的生态环境,这样长大的蟹子不仅和野生的差不多,而且口感还更加鲜美。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老韩,因为蟹子都是晚上出来觅食,所以一般投食的“规定时间”都放在傍晚。从米粒一般大小的幼苗到半斤重的成蟹,一般一只螃蟹3个多月的生长期,需要吃掉40多斤食物。

  好蟹不愁卖

  还没上岸就已经被预订

  青岛的梭子蟹养殖面积比较大的地方是即墨和西海岸新区两个区域。其中,即墨养殖螃蟹主要分布在田横镇丁字湾。西海岸新区养殖梭子蟹比较集中的区域是红石崖、王台海域和大场、泊里海域。

  “养殖蟹一般会在本地销售,梭子蟹从蟹田到市场没有其他环节,有多少卖多少,保证了新鲜,口感自然鲜甜。”即墨螃蟹养殖户于少飞介绍,海捕蟹则有两种情况,南方螃蟹需要长时间运输,通过加冰、加盐等方式保证生存,影响口感;本地蟹则因无法控制捕捞数量导致需要保存,同样为了保活而影响口感。刚捞上来的海捕蟹最好吃,但一经运输储存,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选蟹有技巧 蟹农教你挑

  “公蟹这个时节肉质最鲜甜,而母蟹蟹黄最肥厚。”韩乃宏介绍,青岛本地蟹田的梭子蟹,从立秋开始售卖,一直能持续到来年春季。中秋节前公蟹市场则是“一蟹难求”。由于本地养殖梭子蟹很受欢迎,往往是没等蟹子上岸,就被海鲜商预订了。今年的梭子蟹价格预计和往年基本持平,一般半斤左右的蟹子每斤价格在70元左右。在田横镇丁字湾养殖区梭子蟹的产量约在300万斤左右。

  韩乃宏介绍,选蟹首先要看颜色。颜色很“嫩”,较为透明的则瘦而无肉。颜色如牙膏般白亮,稍稍泛黄,则肥度较好。其次试软硬,蟹壳软塌则劣,硬则优。将梭子蟹肚皮朝上反过来,蟹壳两侧尖角处紧实,可以看到暗红色,且填充较满,则说明蟹黄肥满。

  此外,公蟹蟹钳细长,母蟹粗短。其他足部按捏紧实则肥度高。另外,梭子蟹普遍会有两种病——“牙膏病”和“瘦病”。牙膏病会导致蟹肉发黏发“面”,淡而无味;瘦病顾名思义会导致螃蟹瘦若空壳。将梭子蟹正面朝上,捏起最后的摆足下压,观察足与蟹身的连接处薄膜,薄膜有一个黄色小点为正常,若全部发黄则患牙膏病,若薄膜塌陷且皱纹多则患瘦病。

  此外,生命力不旺盛的梭子蟹不建议购买。

  (来源:青岛发布)

责任编辑:吴全忠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