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天桥区专场)举行。发布会围绕天桥区“担当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为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苏婷
发布人:
天桥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庆国
天桥区委常委、副区长蒋绪平
天桥区委常委、副区长周红文
天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德东
天桥区市场主体总量位列全市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天桥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取得非凡成绩的十年。十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推动天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启了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新征程。
这十年,天桥区踔厉奋发、实干图强,积极融入“强省会”建设发展大局,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增长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泉城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乘风破浪,奋勇争先,奏响了城市奋进的最强音,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天桥区作为济南市地跨黄河两岸的中心城区,十年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笃行不怠、奋发作为,主动对标对表、融入融合、服从服务“强省会”建设发展大局,从“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到“建设现代天桥,勇作携河发展排头兵”,再到“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不断放大发展格局、富集发展动能,在崛起图强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区之路。全区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城市品质全域嬗变,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天桥发展呈现方兴日盛、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迎来了“赋能赶超、跨越崛起”的大好局面。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由2012年的29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2021年达到的46.8亿元,是2012年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达到525.8亿元;产业结构也由10年前的1.2:25.3:73.5调整为2021年的0.2:34.9:64.9,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天桥正加速由地区中心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这十年,天桥区擎旗奋进、以产兴城,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夯实了“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天桥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高举重塑产业辉煌的大旗,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都市工业园发展,构建起“双核引领、两岸齐飞”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全区产业质效明显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60家发展到129家,增长115%;规上工业产值从77亿元提高到166亿元,增长116%。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聚焦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高端物流、生物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扬起产业发展的龙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工业企业700余家、“四上”企业165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产业平台300余万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药山都市工业园高效转型升级,低端产业加快出清,天鹅棉机等龙头企业持续扩规提效,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加速融入,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为导向的药山都市工业园进入发展快车道。
天桥区坚持“商贸兴区”不动摇,全区市场主体达到17.86万户,总量位列全市第二。61处、近400万平方米的建材、家居、服装等多门类专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济南泺口服装城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电商产业方兴未艾、势头强劲,凤凰山电商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黄台电商产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直播基地,电商网络零售额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活力持续释放,K88名泉广场被命名为“全国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鲁丰创意1908产业园获评“全国特色商圈示范项目”,北徐幸福里项目获评“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
天桥区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构建起院所、平台、企业、人才“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格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9家,增长16.4倍;拥有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7家、瞪羚企业50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2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5亿元,约占全市的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6%,高于全市11.3个百分点。天桥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天桥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78%
这十年,天桥区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全力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区和品质幸福之区,坚定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发展之路。
天桥区先试先行打造省会城市更新样板区,累计完成征迁1266万平方米,实现供地1.82万亩;官扎营等32个片区完成拆迁改造,改造面积9055万平方米;药山西、标山二期等18个片区加快建设,在建工程830余万平方米;泺口二期、王炉北辛等8个片区启动改造,涉及土地约9465亩。工人新村等11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改造面积71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万余户,天桥东社区被列为“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义合社区、天福苑社区被列为省级试点项目。全区城市形象、发展能级大幅跃升,“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城市发展格局加速塑成。
天桥区持之以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轨道交通R2线、济泺路穿黄隧道、火车站北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改造提升道路244条,打通断头路、瓶颈路12条,整治河道16条,百年工商河高标准完成系统性改造,市政管网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天桥区用绣花功夫强化城市管理,拆除违章建筑101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50.2万平方米,新建绿道50.8公里,建成城市公园64处,打造美丽乡村37个,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10、PM2.5较2012年同期分别改善44.3%、60.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52.3%,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04天,增加57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天桥区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区民生支出累计25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8%左右,高质量办好81件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17.5万余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7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189人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深耕“教育强区”战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2所,新增学位4.6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4%,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9.8%。“康养天桥”建设深入推进,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天桥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意识形态、信访维稳等工作,坚持守住守好“一排底线”,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这十年,天桥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忠实践行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全面强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基础更加坚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涌现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枫叶大篷车”老干部志愿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田象霞等一批先进典型。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以党风带动政风,以党建引领发展,始终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大力弘扬“开放、包容、诚信、图强”的天桥精神,积极营造“唱响天桥、唱盛天桥”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争朝夕、拼搏奋进,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的意识,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现在,天桥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桥人民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向前、再创佳绩,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天桥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构建“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 打造省会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增长极
历经多年的拼搏与积累,天桥发展能级实现战略性提升,产业辉煌实现系统性重塑,城市更新实现历史性突破,民生保障实现持续性改善,全区的产业基础、资源要素、发展环境等功能优势正加速向综合优势转化,这为我们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当前天桥区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的普惠期。特别是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强省会”战略持续深化,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建设,省会“新十字”发展格局纵深推进,这都为天桥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正是基于此,区委审时度势,综合考量全区发展实际,确定了“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奋斗目标,这既描绘了天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吹响了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奋力开创天桥各项事业新局面。
(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省会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增长极。围绕重塑产业辉煌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高水平建设工业强区。聚焦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定位,全力加快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都市工业园转型发展,重点推动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高端物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共性平台支撑、上下游产业联动的集约集群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力“商贸兴区”战略,发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集聚优势,改造提升以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集群布局、集聚发展,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五年内力争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省级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家。
(二)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以赴加快城市更新。坚持“协调、错位、融合、特色”发展理念,聚焦构建“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努力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为省会城市更新蹚出路子、作出示范、创出样板。一是不断拓展黄河南发展腹地。重点做好拆迁改造和保留提升两篇文章。一方面,把征收拆迁作为城市更新的“先手棋”,坚持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以征迁改造导入产业、导入人口,改变面貌、推动发展。聚力推进具有全局性、示范性、标志性的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新徐丁太鲁、泺口古镇、王炉北辛等片区体量再造、业态再造、功能再造、品质再造。另一方面,按照“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管理长效”原则,科学编制年度改造计划,率先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着力推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小区品质根本性改善。二是做强黄河北桑梓组团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以桑梓组团一体规划建设引领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北部崛起,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和基础配套,做大总量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城乡品质,优化田园生态,着力构建北部现代田园魅力区、中部产城融合隆起区、南部文旅康养示范区的“北田园、中产城、南文旅”发展格局。三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郑济高铁、穿黄桥隧和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布局,新建一批规划路、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一批干支路,构建轨道交通、跨河桥隧、骨干路网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充电桩、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三)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建设品质幸福之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深耕教育强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分批实施老校区改造提升,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着力建设品牌名校,打造全市、全省领先的品牌中小学。大力培育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一流校长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优先保障教师编制,配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教师待遇。二是建设康养天桥。建设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省立三院、市立四院等高端医疗机构作用,深化“院府合作”,加大要素供给保障力度,打造医疗服务集群,塑成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高品质康养社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点面结合、数字赋能、有序推进”原则,创新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康养服务模式,对既有社区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改造,把新建小区普遍建成全龄域康养社区。三是促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效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扎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工作。总之,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红利,生活的更加美好。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实现天桥城市面貌华丽转身
近年来,天桥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提升治理能力、打造韧性城区最直接、最现实的路径,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作为全面做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的重要发力点,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实施,城市面貌、功能品质得到快速提升。2017—2021年五年间,我们按照“留、改、拆”原则,累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6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8个,完成各类征迁764万平方米、供地1.32万亩、开工建设972万平方米。今年,我们再次对全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摸底测算,梳理出拆迁改造和保留提升两大类城市更新项目86个,其中拆迁改造类项目44个、保留提升类项目42个,项目总投资1768亿元,拆迁或改造房屋面积141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54万户。目前全区共有拆迁改造类在建项目18个,拆迁面积349.1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30.95亿元,惠及居民6.76万户;正在实施黄屯片区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72.5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8万户。今后3—5年,计划实施拆迁改造类项目26个,涉及拆迁居民3.34万户、面积793.3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1个,改造面积203.0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37万户。上述项目全部完成,天桥的城市功能面貌将旧貌换新颜,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实施过程中,突出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规划布局。在全面融入市域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市区统筹、黄河南北统筹、城乡统筹、产城统筹、拆建统筹“五个统筹”原则,高标准编制《黄河南岸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黄河北桑梓组团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完成了7个街区1.31万亩的控规调整,对全域规划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前瞻性、系统性优化,为实施全域城市更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聚焦“三条天际线、六大标志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原则,将重点片区开发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同步开展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导入、公共服务完善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二是抓重点片区改造。统筹政府主导与企业投资、开发改造与市政设施配套等“九个关系”,聚焦丁太鲁片区、标山片区、成大片区、王炉北辛片区、四建—交运片区等重点片区,集中力量快签快拆快供快建。丁太鲁片区2600余亩非住宅和王炉北辛片区750亩非住宅,仅用一个月时间全部完成签约拆除;标山二期、黄岗、四建—交运等片区均提前完成签约拆除,形成净地2500亩;加快推动万盛片区教育地块、济铁发展大厦、元首针织地块、黄岗路穿黄隧道等项目的房屋征收。2020年以来,全区完成拆迁470.7万平方米,实现供地9040亩,目前在建工程总面积达到887.6万平方米。
三是抓老旧小区提升。坚持“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高标准实施工人新村片区、天桥东街片区等30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总面积342万平方米。在对小区楼体立面、硬化绿化亮化等进行基础类改造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了社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同步实施配套设施改建、公共服务供给等改善提升类项目,居民关心的雨污分流、管道堵塞、杆线入地等,也一并得到解决,真正实现了“一次施工、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多元服务需求。
四是抓政策集成。在实施区域统筹、融资增信、土地开发一二级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规范完善房屋认定、补偿安置等方面的16条措施;探索安置房用地审查意见批复后的预选房先期公示、二次调整报批办法,成为“大片区拆迁规划全市首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义合社区、天福苑小区等改造项目开创了“4+N”筹资模式;创新“银行+知名央企+社会资本+上级专项资金”多元化融资模式,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有多少事找多少钱”,为项目争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为天桥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10.8亿元,天桥控股取得AA信用评级,天桥控股、天桥城发两家平台共融资83.53亿元。
五抓环境优化。坚持功能、文化、产业、特色一体化,做好环境综合提升与城市更新结合文章,实施工商河系统性改造工程,还河于民、还城于民,高标准打造工商河开埠文化引领片区,带动天桥核心区域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生活高地;随着云锦湖公园、药山公园映山园两大城市公园的建立使用,北湖、药山两大片区的城市功能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同时,我们在城市交通、园林绿化、水环境整治、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整体功能品质有了质的提升。
下一步,天桥区将继续抢抓天桥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定信心、全力攻坚,加速推动全域城市更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快实现天桥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和精彩“蝶变”,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天桥力量。
天桥区获评“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聚力打造品质幸福之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桥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倾心增进民生福祉,聚力打造品质幸福之区。十八大以来,天桥区聚焦群众关心的“一小一老”问题,锚定民生普惠方向,大力度、全方位发展民生事业,每年拿出78%左右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项目,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天桥的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
一是深耕“教育强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工程、重大民生责任,以优化教育资源为先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做强教育品牌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均衡教育,聚力赋能“名校”“品牌”教育,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天桥教育事业多点开花、势头强劲,得到跨越式发展。教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区委印发《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在打造品牌名校、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等方面出台一揽子“硬核”举措,竭尽全力让天桥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全区上下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十年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数量62所,新增学位数量45877个,大班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4%,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初中升学率达99.8%,天桥教育也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蜕变。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实施“名校长、名师”工程,培养500余名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教育种子教师,21人被命名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济南市名师,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持续深化与山大附中、北师大、济南外国语等知名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品牌化名校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有力推动了黄河南北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率一分”在国家抽测复核中两次位列全市第一,教育教学有关经验被写入中组部案例,“天桥 e 家家长学校”教育品牌享誉全国,被教育部授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智慧教育实验区、国培计划优秀示范实验区等殊荣,天桥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是打造“康养天桥”。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医疗提质与康养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发挥辖区山大二院、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省立三院、市立四院等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丰富、集聚优势,深化“院府合作”,区属各医院先后与三级甲等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就诊模式,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着力建设高品质康养社区,创新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康养服务模式,对既有社区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改造,先行在部分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投入社会资本5600余万元,聚集智慧康养企业13家,发展本地康养企业7家,覆盖辖区13万老年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级100%全覆盖,先后被评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和“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着力发展高质量康养产业,抢抓“康养济南”建设机遇,加大生物医药类、医疗器械类、医疗大数据类企业引进力度,培育扶持上药控股等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高地。
三是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天桥区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发展思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展新的就业岗位,积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十年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余人。天桥区始终牢记“兜住民生底线”的政治责任,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建设四级医保服务体系,建立15个医保工作站、27家医保工作点,覆盖率100%;做好近21万名参保居民和3.9万余户参保企业、34.1万余名参保职工的参保管理工作,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累计为1.4万户居民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近三年来,全区新建改建以及盘活住房租赁房源达1。12万套,为新市民、青年人才等群体切实解决住房困难。天桥区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累计建成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4个,泉城书房2处、图书流动服务点33个、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35处,建有较大规模健身广场或公园20处。全民健身中心(档案馆、体育馆)、市民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群众演艺厅)全面开放,疾控中心项目加速推进。天桥区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完善源头防控、检测预警、疫情溯源和闭环救治机制,严防4个“源头”,擦亮3个“探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天桥的发展根植人民,也必将造福人民。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聚焦打造品质幸福之区,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让更多的改革发展红利惠及人民群众,让天桥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来源:济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