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我市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德城区专场发布会。德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因忠,德城区工信局局长张新生,德州西部城区转型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运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凤麟出席发布会,介绍德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
德城
德城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明清时期重要商埠,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穿区而过。
德城是一座工业基础坚实的城市。作为德州最先发展的老工业区,工业基因深厚,具有丰富的产业门类和庞大的工人队伍,曾是引领德州工业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德城区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深入落实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部署,连续两年获评国家科技创新百强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首位。
德城是一座发展活力强劲的城市。作为主城区,是全市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金融、信息、人才等资源要素密集,万达、德百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人气活跃,教育、医疗强区名片深入人心,宜居、宜业、宜学、宜养的城市形象日益凸显,被评为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德城是一座未来潜力充沛的城市。是全市大运河保护利用重大战略的核心承接区,面临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城市更新步入加速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区首位度加快提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城区紧扣“聚集要素、做强德城”要求,深入推进“七大攻坚战”,聚力实现“两个高于”,持续走在前列,“首善之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显现
上半年,德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8亿元,居全市第2位;增长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5、0.4、0.2个百分点。1至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居全市第4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居全市第3位。新增贷款26.5亿元,居全市第4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个高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产业发展的质效在提升
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区”战略,始终坚持大抓工业、大抓先进制造业。1至7月份,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居全市首位,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特别是,把壮大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绿色化工产业。在绿色化工方面,重点实施“三大行动”。
实施了“集群聚链”行动。深入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实施30万吨二元酸等绿色化工技改项目15个,完成投资9.3亿元,绿色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2.5%,利润增长11.3%,年底产业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
实施了“链主培育”行动。倾力培强华鲁恒升、实华化工两大“链主”企业,拆除运河工业园企业14家、面积7.7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华鲁恒升项目建设;帮助实华化工解决产品运输、燃气供应等问题9项,促进了企业的稳产增产。两家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26.4亿元,分别增长32.3%、10.4%。
实施了“园区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美化、绿化、亮化、文化“四化”提升工程,完成天衢工业园的“六纵四横”10条道路改造提升,运河大道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园区承载力、环境吸引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两园共进”“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的后劲在增强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持续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挂图作战”推进机制,60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2亿元,其中,17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3亿元,快于时间进度14.2个百分点;华源生态等15个项目试生产。申请专项债券项目14个,争取资金11亿元,增长38.4%。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焦京津济、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累计设立威海、绍兴等“双招双引”服务站4家,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5个,新开工36个,到位资金29.9亿元,北京万喜预制菜、华科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新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8项,70项改革经验被省级以上媒体推广,5项创新经验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完成进出口总值21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4018.6万美元,增长265%。获评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推行“批发办”改革,审批效率提高70%,新增市场主体7926家,总量达9.1万家,均居全市首位,“诚易办”政务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城市更新的步伐在加快
深入实施中心城区赋能升级行动,全力打造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10大项中心城区城建工程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1亿元。实施20条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改造道路30.7公里。新建路、德兴路等“断头路”即将打通。完成北外环及北连接线改造提升,亮化路段6.6公里。7处“四小”工程建成使用,德菏园盛大开园。
城市更新强势突破。1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已建成安置房1593套,年底可交付4509套。6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工,惠及群众3.2万人。完成14个地块、78万平方米房屋征收,腾空土地1900余亩,魏庄安置、小李路贯通等一批多年想解决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强力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实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执法”,累计拆除违建480余处、1.7万平方米。坚决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深入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清理垃圾3.8万立方米,规范店外经营9600余处,市容环境持续改善。
民生改善的力度在加大
坚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80.3%。
民生实事加快推进。17项涉及德城区的市级民生实事,快递进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8项已经完成。围绕农贸市场改造、农村饮用水等群众关心关注领域,实施10项区级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3项。
“三大高地”加速隆起。聚力打造教育高地,投入8.5亿元,实施了16所中小学改造提升、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可新增学位9240个;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市第一,义务教育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列,获评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聚力打造健康高地,总投资16.6亿元的妇幼保健院、联合医院分院等5个医疗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达26个,居全市首位。聚力打造文旅高地,大运河首开区加快建设,运河博物馆群、区文化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740余场次,7处“明德书屋”向市民开放。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100个,新增城镇就业3895人,增长40.5%。企业养老保险新增扩面4412人,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0.1亿元。医保支付在全国首批实现按病种分值付费,共服务群众3.1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54.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2万人次。
安全稳定的局面在巩固
全力抓好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坚决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建立扁平化疫情指挥体系,以最快速度精准高效处置3起本土疫情,均未发生社会面扩散。特别是,面对8月28日凌晨突发疫情,德城区坚持以快制快、坚决果断,用最短时间遏制了疫情传播,9月1日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全面开学,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防控成果,经受住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对德城区的最大考验。建成2处方舱隔离点和1处方舱医院,4317间隔离房间可随时启用,日核酸检测能力达62万人,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根本性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优良率达66.3%,增长18.8%。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市率先开展底线工作机构整合,创新设立安全发展办公室,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创新实施“信访+12345+N”模式,积案化解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获评全市唯一省级基层治理实验区。
下一步,德城区将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盯全年目标,聚力精准施策,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七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决胜下半年,奋力开创“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答记者问
市委、市政府明确绿色化工为德城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刚才张区长也对绿色化工产业进行了重点介绍。请问,当前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措施和目标打算?
张新生:绿色化工产业是德城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德城区围绕做强做精绿色化工产业链,强化高端项目牵引带动,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华鲁恒升、实华化工等为龙头的绿色化工产业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端化。去年以来,累计实施了总投资153.4亿元的11个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形成了以华鲁恒升、实华化工等“链主”企业为龙头,绿霸化工、德化化工等“关键”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目前,规模以上绿色化工企业达到13家,产品主要涉及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其中,DMF产能亚洲第一,乙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PVC产能全省第一,尿素产能占全省三分之一。可以说,德城因“化”而精彩、因“化”而添彩。
二是集群化。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举全区之力打造恒升化工园、天衢工业园“两大园区”,持续放大化工原料丰富、产业基础雄厚、配套保障完善这一比较优势,目前园区内规上化工企业总资产达3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收分别占全区规上工业总量的58.5%、95.6%、74.1%,园区“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三是智慧化。制定项目、科技、金融领域专项培植方案,加快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深度融合,运河恒升化工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实华化工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德化化工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截至目前,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家、瞪羚企业3家、院士工作站1家。
下一步,德城区将坚持以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为支撑,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新引擎,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努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迈进高端。重点实施三大攻坚行动:
一是产业培育攻坚行动。全面落实“链长制”推进机制,华鲁恒升加快尼龙66新材料、高端溶剂等项目建设,延伸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实华化工依托中国化工集团新材料技术优势,加快无汞新工艺工业化应用,延长“氯”“氢”两大产业链,全力提升链主企业发展优势,力争年内绿色化工产业规模突破400亿级。
二是园区提升攻坚行动。结合产业定位、产值规模、发展阶段,制定恒升化工园、天衢工业园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化工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坚决退出淘汰类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协同创新攻坚行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扩大与中科院、中国化工集团、天津大学等大院大所交流合作,组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重点推动煤基精细化工、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企业级、园区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强与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双跨”平台对接,打造智慧化工“产业大脑”。
绿色化工是德城区的主导产业,以华鲁恒升为龙头的恒升化工产业园更是全区乃至全市的化工产业基地。请问,在服务园区企业方面,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王凤麟: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是以绿色化工为主导的省级化工园区,也是国内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二甲基甲酰胺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园区按照“专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以华鲁恒升为龙头,实施总投资95.3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发展势头和后劲十分强劲。德城区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效能服务重点企业。始终把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对企业新上项目,坚持“一项目一专班”,从项目立项、手续办理开始,就明确一名包保领导、一组服务团队,全程靠上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优质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手续、土地、资金等困难制约128项,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二是高标准完善要素保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持之以恒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向新动能集聚。特别是,为保障华鲁恒升总投资12亿元的30万吨二元酸项目尽快开工,德城区按照市、区工作部署,抽调精干力量,克服重重困难,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小化工园区14家企业搬迁退园,腾空土地300余亩,有效保障了华鲁恒升重点项目的顺利落地。
三是高起点优化空间布局。借助今年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园区规划,将闫庄村西侧和北侧约3000亩土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内容,按程序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实现了化工园区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为园区新项目落地预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德城区将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责任清单》,细化责任内容、时间节点、包保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壮大产业集群。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既加强与区直部门的沟通协作,又主动对接市级、省级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解决华鲁恒升国防光缆迁建、“两规一致性”评价、用能指标等难题,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支持。
二是强化项目招引。围绕华鲁恒升这个链主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进筛选一批绿色化工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持续壮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三是提高服务效能。在服务企业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按照“办事认真、说话算数、服务到位”要求,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园区内安心生产、放心发展。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张一一 1850006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