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记者在“喜迎二十大——全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擦亮‘滨周到’品牌”系列新闻发布会——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法治保障领域专场上了解到,今年1-8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5.27万件,结案4.78万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9.92%,位居全省第一,执行“3+1”核心指标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平均办案天数、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等审判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滨周到、诉办好”诉讼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勇于实干担当,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畅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25件,保护和激励自主创新,承担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绩效”指标,位列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第2位。
主动对接从源头减少涉企纠纷。建立涉企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形成《企业法律风险管控指引手册》,涵盖从企业设立到退出市场全生命周期的常见法律风险5大项55小项。坚持常态化开门纳谏,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盼。
改革探索破产审判新路径。制定《预重整案件操作指引》,鼓励陷入困境的尚有重整价值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通过预重整程序重获新生,预重整被立项为“12197”民生事实项目。
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司法建议反馈机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支持。创新多元化解金融纠纷机制,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置金融快审团队,采用要素式审判方式,确保实现金融案件简易快审、速裁速判。
坚持司法为民,深化“为群众办实事”
全力保障胜诉权益。完善执行“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建设,强化“三统一”管理,以执行各环节为中心,推进立案、审判、执行衔接联动。目前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执行实施案件21595件,执行和解及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9.14亿元。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单位”活动,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离婚纠纷、物业纠纷、网贷平台、伤残鉴定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让鲜活案例成为群众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充分发挥智慧法院优势。加强互联网开庭力度,互联网开庭9000余件,全流程网上办案13项指标中6项全省第一,5项全省第二。“战疫情、强审判,双线作战”工作经验,被最高法院转发推广。
坚持“全流程发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多维并进建立全过程诉源治理机制。加大“分调裁审”“诉调仲裁”对接、诉前调解分流及委派调解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结案15865件,调解成功10369件,实现法院参与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多层聚力纵深推进“一站式”建设。推进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人民法庭深入基层社会治理,设立家事、道交等专业化人民法庭7个,配备专职调解员32名,截至目前,法庭一审服判息诉率89.8%,全省第四位。
多点发力全面彰显解纷特色。打造“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人民(特邀)调解员+书记员”的新型审判团队,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滨法心语”心理咨询室,配备导诉员,组建“上门预备队”,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立案和预约立案服务。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成立专业化审判队伍,类案专审、繁案精审,确保专项工作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延伸审判职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防控,落实“一案一建议一整治一反馈”机制,促进行业清源、规范基层管理。
推进平安滨州建设。出台《关于创新平安滨州建设的十八条措施》,推进更高品质平安滨州建设。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全市法院认罪认罚制度适用率不断提升。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监督和支持“放管服”改革,促进行政效能提升。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继续保持10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成为常态。
(来源:滨州网)
(编辑:张一一 1850006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