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我市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齐河县专场发布会。齐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光春,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朱军,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高级农艺师王义、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出席发布会,介绍齐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粮食产业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齐河作为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沿黄岸线63.4公里,占黄河山东段的十分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河县始终坚持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坚毅笃行、实干争先,全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山”兼得、融合发展的路子。体现在生态保护上,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十强县,是山东省25个沿黄县中年度唯一入选的县。全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齐河召开,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位居第7位,同步获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生态文明、现代流通等5个十强县。1至8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亿元、(同口径)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147.5亿元、增长22.7%;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1.88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均居全市前列,交出了优质、均衡、出彩的发展答卷。具体工作中,齐河县坚定不移在五个方面综合发力。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打造黄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是齐河最亮的金字招牌、最大的发展潜力。齐河县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在“治”上齐发力。全县PM2.5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在全省内陆县市区中列首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0.4%,为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最好。年内确保PM2.5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在全省内陆县市区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持在“保”上出实招。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等12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23种。未来齐河还将依托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共同构建起百里黄河生态廊道、黄河—大运河蓝绿贯通廊道,不断厚植生态保育优势。坚持在“转”上抓示范。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积极开展EOD试点建设,计划3年投入95亿元,实施生态水修复、城市绿道绿廊建设等项目11个,让好生态引来好业态,好风景变成好前景。
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建设,打造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工业是齐河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齐河县坚持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持续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永锋集团与宝武集团合作,共建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选全省“十四五”12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3年新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构建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积极推动金能科技产业延链,3年内新上年产4万吨山梨酸钾等3个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产值240亿元。
强力突破新兴产业,让“新树长强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奇瑞新能源汽车全年整车突破8万台,未来扩产至15万台;奇瑞零部件产业园落户项目5个,加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中关村生命健康科学城,集聚国内首个原创抗艾滋病药物生产企业——前沿生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百多安等“小巨人”、行业领军企业29家,全部建成后产值将超百亿元。
着力培强骨干梯队,打造“雁阵型”格局。实施工业企业、创新成长企业“双30强”培植行动,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市级22家。实施挂图作战重点项目135个,完成投资129亿元,其中省级重点21个、市级重点9个。深入推进“四个一”帮扶机制,落实“留抵退税”11.38亿元,市场主体增长到4万余家,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建设,打造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引领区
齐河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六化”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省级以上农业领域荣誉称号20项。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齐河是全国粮食生产的一面旗帜,粮食总产连续14年超22亿斤,连续7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齐河县坚决打赢“吨半粮”创建开场战,年内建成20万亩“吨半粮”,3年建成50万亩“吨半粮”,总产过30亿斤,尽快建成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县。投资5亿元,建成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烘干仓储设施16处,在全国率先实现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齐河召开,打响“全国粮食看齐河”品牌。全力加快农业平台项目发展。依托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落地,打造山东全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策源地、新动能孵化地、生态保护高地、乡村振兴动力源。加快齐河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重点实施天润乳业、鲁粮产业园等项目,5年新增规上农业龙头企业80家,产值突破200亿元,建设中国食品名县。
坚定不移推进享誉全国文旅强县建设,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旅产业是齐河的金字招牌,先后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齐河全力加快文旅融合大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7处,泉城欧乐堡度假区获评山东“十佳创新景区”、正在创建5A级景区。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黄河国际酒店、黄河水街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部建成后将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纵深推进文旅融合大产业发展。依托安德湖小镇、国际康养文化基地等项目,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北方医疗旅游和生命养护服务示范基地。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济南大学中德工业设计创业园落地建设,加速“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市“青和力”、吸引力。同时,齐河注重强化文旅产业要素保障,设立7.3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发放1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加快振兴复苏文旅市场。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黄河流域共同富裕的示范先行区
坚持“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持续加大民生投入,1至8月份民生支出30.8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坚持“住有宜居”。以一线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齐河,总投资20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未来城—金融商务港、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科技艺术中心加速实施,打造全功能城市经济核心区。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10余处,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际花园城市”。全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城区全免费、一元跑全县”。坚持“学有优教”。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齐河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思齐小学等16所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建成投用、增加学位2.42万个,实现“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坚持“病有良医”。总投资50亿元,建设现代化高端医疗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床位达到3500张。其中,县医院新院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即将投用,正全力争创三甲医院,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一流医疗资源。
“上风上水上齐河”,下一步,齐河县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实施,落实落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十四五”期间翻番,人口过百万,确保3年进入全省县市区30强、5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0强,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奋力描绘新时代新齐河的新篇章。
新闻发布
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齐河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20万亩以上,去年粮食总产27.73亿斤,连续14年超22亿斤。尤其是年初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齐河县召开后,我们既倍受鼓舞、又深感粮食安全责任重大。工作中,齐河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为抓手,全力稳面积、增单产,抓品质、提效益。在去冬苗情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和加大资金投入,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全县115.1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05公斤,较去年增产34.93公斤;总产13.93亿斤、较去年增产0.9亿斤,“吨半粮”创建实现“开门红”。2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最高亩产811.6公斤,刷新历史纪录,荣登央视《新闻联播》。今年的目标是,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2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28亿斤,年内实现20万亩“吨半粮”,力争三年形成50万亩“吨半粮”,打造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重点抓了六个方面: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书记抓粮,党政同责任,按照县级干部和乡镇党政正职不少于1000亩,乡镇班子成员和管区、村支部书记不少于100亩的标准,设立县、乡、管区、村四级“指挥田”13万亩,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管区、管区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责任制,层层压实“吨半粮”创建责任,确保粮食生产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加大资金投入
为确保夏粮丰收,今年县财政安排1700余万元实施了30万亩小麦抗逆保穗和“一喷三防”全覆盖统防统治项目。齐河县将逐年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每年拿出110万元开展粮王大赛活动,让种粮不仅有收益还有荣誉,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种粮热情。
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今年投资3.9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明年再建成20万亩,明年底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适时实施管灌、滴灌、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工程,解决农业用水粗放、低效,节水工艺、节水技术推广不力等问题。
抓好绿色增产
重点围绕控水、控肥、控药“三控”目标,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高效精准施药植保机械、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农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8月5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齐河召开,齐河县做了典型发言。
狠抓减损增粮
投资5亿元在全县建设16处粮食烘干仓储设施,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增粮食储备能力19万吨、日烘干能力超1万吨,实现了烘干仓储设施乡镇全覆盖,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减损提质。
增强科技支撑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聘请省内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组建了150人的农技服务队,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与省农科院共建“吨半粮”技术研究中心,集成推广“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技术,依托全县20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
当前,全县112万亩玉米、3.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长势良好。为抓好秋粮生产,前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选择适宜品种。选择耐密抗倒、高产稳产的登海605、农大372、郑单958等品种,大豆主要选择齐黄34。二是种肥同播。小麦收获后,采用单粒精播机,抢时进行免耕贴茬、种肥同播,将种、肥间隔10公分一次性随种同播,中后期不再追肥。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化学除草。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区实施苗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定向除草取得明显效果。四是一防多促。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雌穗萎焉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达到减少玉米中后期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确保玉米增产增收。
由于前期高温多雨,病虫害有集中上升趋势,齐河县加强了病虫草害监测频次,密切关注病虫草害动态,对前期防治效果差或后期病虫上升快的地块,及时做好二次防治。齐河县在7月26日启动了“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行动”,15个县级服务队包乡镇进行巡查指导,切实打好“防灾减灾、虫口夺粮”的攻坚战,确保秋粮丰收,努力实现全年“吨半粮”产能建设目标。
答记者问
去年2021年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齐河县重任在肩,请问齐河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义:齐河县是德州市粮食高产的代表,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22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14年稳定在22亿斤以上,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单位。在“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上,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邀请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等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查短板,找不足。科学制定《齐河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案》,规划建设了3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效“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紧紧围绕限制齐河粮食产能的瓶颈因素开展工作,重点实施了地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吨半粮”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县财政补贴15元/亩,支持开展深耕深松。良种覆盖工程:县财政补贴1000万元,对全县小麦实行补贴供种,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机装备强农工程:县财政筹措资金1000万元,对新购置的大型农机设备在享受国补的同时进行县补,有力促进了全县陈旧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集成创新工程: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建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技术研究中心,集成推广了小麦“耙压一体”精量匀播栽培技术、玉米苗带清茬种肥精准同播技术,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
今年5月26至27日、6月4日,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山东省作物学会,先后邀请组织专家95人次,对齐河县胡官屯镇、焦庙镇、刘桥镇、仁里集镇、华店镇、祝阿镇6个乡镇建立的21.57万亩小麦玉米“吨半粮”能力建设核心区的小麦进行了测产,先后开展了564点次的初测和48点次的抽查复测,21.57万亩小麦玉米“吨半粮”能力建设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692.45公斤。经农业农村部实打,最高亩产达到811.6公斤,刷新历史纪录,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吨半粮”创建实现“开门红”。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齐河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架起桥梁。请问齐河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如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
袁本刚:2009年6月,在胡官屯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现已发展社员3656户,入社土地55000亩。配备耕种设备226台套。2021年,合作社与52个村、3656户、56000亩土地签订了托管服务协议。开展小麦良种繁育30000亩、酿酒高粱订单种植5000亩、优质小麦订单30000亩,发展特色黑小麦种植和加工包装,有效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综合效益。年植保服务面积60万亩次,秸秆还田土地深耕15万亩,从种到收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10万亩。在山东农业大学、齐河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举办多期技术、新技能、创业创新培训班,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通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工就业1200人。在服务成效上,实现了“三减两增一满意一帮扶”。“三减”即减少了农资投入成本、种植管理成本和环境成本(每亩减少成本约220 元);“两增”即增加亩均单产效益260元和农机手收入(每年增加约 20000元);“一满意”即入社社员玉米小麦两季比普通农户多收入400元左右,得到了农户认可和满意。“一帮扶”即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没有劳动能力的,合作社帮助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服务。还是一句话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市场,最主要是让群众能跟你合作能省钱,能挣到钱,才是硬道理。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张一一 1850006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