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我市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夏津县专场发布会。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夏津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庆军,夏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长利,夏津县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书博出席发布会,介绍夏津县今年以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进展、成效及下一步的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描绘了“三个高于、五个走在前”的宏伟蓝图,为夏津县“走在前、开新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和难得机遇。今年以来,夏津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改革赋能、乡村振兴、县城宜居、民生改善”五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05%左右。多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开创先进制造业强县新局面
始终坚定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基础打牢、底盘做大、质量做优,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产业集群优势凸显。今年以来,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了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高标准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西部产业新城,初步形成了以鸿泰鼎、仁和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新希望六和、发达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朝阳轴承、瑞晟信通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万千计划,即打造1万亩的三大主导产业园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
企业培植硕果累累。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27家企业纳入全市规上企业培育库。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建、续建项目51个,总投资175.8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08亿元。鸿泰鼎莱赛尔二期项目、千喜鹤8万吨熟食一期项目竣工投产,纳菲特高效节能滤材、浩森津固绿色建板等项目加速推进,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1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0家,125家企业与196所“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上半年,全县“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4.21%,“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2.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1.75%,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开创食品名县新局面
夏津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食品工业强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夏津厚植资源优势,更加坚定地扛牢“三面旗”、争当“先行者”。
扛牢粮食安全大旗。创建了“吨半粮”核心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9.6万亩,“吨半粮”核心区亩产792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创新生产经营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乡村振兴学院,做好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
扛牢食品名县大旗。狠抓产业项目招引,投资10.5亿元的央厨智慧港项目落地建设,为全市首个省重大预制菜项目;千喜鹤8万吨熟食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两个项目“双核驱动”,带动20万亩智慧农业拓展区。“夏津桑黄”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成功创建“夏津椹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50个。
扛牢城乡融合大旗。扎实开展“双镇十村”建设,宋楼镇中心镇设立行政审批分局,落实县镇同权改革;规划建设千亩绿色纺织产业园。苏留庄镇特色镇着力推进古桑产业研究院、古桑树群文化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中心村做实“党支部+合作社”、村企联建等工作,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1个。
努力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上走在前,开创“幸福之城”新局面
坚持用“小财政”办“大民生”,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支出的80%左右。今年以全市18件民生实事为引领,谋划实施了全县十大民生工程。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确定今年为“棚改安置年”,交付安置房10500套。同步实施1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820户。有序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40公里的雨污管网改造;泰和街、建设街等9条城区主干道完成改造。启动S323夏津段改扩建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北城水库建设工程。公园广场道路等场所统一亮化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免费开放。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中小学校67所,大班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建高中阶段学校3所,高中阶段学位每学年增加到5400个,高考本科和重点本科上线率连续四年居全市前列;今年,一体推进6处公办园建设,南关小学扩建项目即将竣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特教模式创新求变,登上了央视新闻。
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启动了投资12亿元的医疗中心项目,12家中心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省立医院签约合作,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县内诊疗率达到90%。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516个,城镇新增就业3163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应保尽保。门诊慢特病医保支付病种扩大到70种,省内异地就医实现自助备案。
文化供给丰富多彩。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基层“三有”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公共文体活动2000余场,全县行政村活动场所完成率、文体队伍覆盖率均达到100%。
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始终保持“零确诊、零输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改善15.5%,居全市第5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努力在政治生态建设上走在前,开创“风清夏津”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优化政治生态。创新“督考问评用”推进机制,加大监督问效力度,坚持“八用八不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扎实服务群众。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整合网格化、“12345”、信访等平台打造“一网统管平台”,11名县党政班子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处理解决了一批群众诉求的疑难复杂问题。“党建引领·小巷红管”基层微治理模式被省委组织部评为“莱西会议30年”典型案例。今年年初,夏津县被确定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试点县。
提升作风能力。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积极推进“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全员大学习、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设立“夏津大讲堂”,专家、教授“请进来”,局长、科长上讲台,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夏津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
围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在新旧动能转换与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夏津县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汤庆军:今年以来,夏津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突出做好传统动能提升、新动能培育、科技创新引领、重点项目突破“四篇文章”,以“四新”促“四化”,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力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抓好传统动能提升。夏津县坚持“存量变革、全面升级、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棉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现有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重点推进41个技改项目建设,支持推动产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比如,在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方面,夏津在引进新希望六和生猪养殖项目的基础上,成功落地总投资35亿元的新希望六和全产业链项目,并引进总投资10.5亿元的城市央厨智慧港产业园建设项目,依托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夏津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夏津模式”。
第二,抓好新动能培育。按照“建链、强链、延链”的思路,制定产业招商图谱,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项目招引,重点引进一批“四新经济”项目,田辰风力发电、润津风力发电、瑞晟信通一体化智能设备制造、浩森泰克商用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园、亿利新胜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四新经济”项目相继落地。在纺织产业方面,成功落地总投资60亿元的鸿泰鼎莱赛尔纤维新材料项目,对于推动全县传统棉纺织产业向差异化、功能化、高端化的新型纺织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带动意义。夏津通过一大批“四新经济”项目的引进与建设,进一步厚植了发展新优势,汇聚了发展新动能。2022年上半年,全县“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速14.21%,“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12.45%。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夏津县紧紧围绕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出台了《夏津县科技人才激励办法》和《夏津县科技引领智慧赋能支持产业集群发展20条意见(试行)》,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科技支撑。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1家。先后与东华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25家企业与196所“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
第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由县级领导挂帅包保,成立36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同时建立10个保障服务专班,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帮扶指导,在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多措并举解决项目资金难题,今年以来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08亿元,支持12个项目建设,均已拨付到位;为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南城镇中学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等6个项目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6276余万元;夏津县供热管网及设施配套项目已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及配套贷款投放9000万元;5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6个贷款贴息项目上报省发改委。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夏津县开展了怎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
郭长利:近年来,夏津县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县教体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放空、不松劲,一步一个脚印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扑下身子一件接着一件地解答好群众最关切的现实问题,与全县父老乡亲画好最大同心圆,共同推进夏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狠抓办学条件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群众关切,要全力解决。”近年来,县教体局坚持城乡统筹,让农村学校更具活力,让城区校园更加舒适,推动制定了《夏津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全县总投资17.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余所,为76所公办园购置玩教具,全面建立了城区社区开发配套建设幼儿园的长效机制,稳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7所,实验小学北校区、六中功能楼及餐厅、二中教学楼等全部投入使用,1万余名孩子受益;新建高中阶段学校3所,高中阶段学位每学年增加到5400个。大班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今年,又投资1.2亿元,一体推进6处公办园建设,其中2处幼儿园已于9月份正式开园;投资1800余万元,实施南关小学扩建项目,眼下就要竣工;争取到教育强镇筑基省级试点;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研学基地,入选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名单。大家关注的西关小学迁建项目已经落地,新高中建设计划全面敲定。同时,县教体局以后发之势补齐教育短板,加速发展职业教育,今年1000余名孩子进入职业中专大门,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夏津特殊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登上了央视新闻。在夏津,全力保障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够出彩。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老百姓最关心教学质量”。紧紧抓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破壁改革,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汇聚全县优秀教师力量组建学科教研中心,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探索形成“一体两翼三联动”的教研机制,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探索实施“幼小初高”一体化发展,推动四学段有效衔接,大力解决新生适应难的问题。推进作业革命,出台《优化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实施作业分层管理,把作业总量控下来、质量提上去。系统推进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实施七修“6+1”艺体素养提升工程,全面育人机制日趋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实现了教师业务能力与学生学业水平双提高。在今年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课比赛中,夏津县53名教师获奖;在全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夏津县乡村学校艺体教育“双走”模式、特殊教育“医康教”结合教学模式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填补了夏津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的空白。夏津县高考自2019年以来,本科上线、重点上线人数实现4连增,今年1名同学还被清华大学录取,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前位。
近年来,夏津县学科教研中心做法载入《山东政务信息》,被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四大共同体”改革被《中国教师报》评选为2021年度全国区域课改十大样本之一;“七修‘6+1’”艺体培育模式,被省教育厅以“七修‘6+1’艺体培育工程!看夏津方案”为题在全省推介。《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家》等媒体多次报道夏津教育典型做法。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学生最爱的教师。
“群众最需要好老师。”县教体局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坚持“外招内培强师资”。近年来,县域内优秀教师城乡交流达到1100余人次,新招聘教师900余名,培养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33名,成立了班主任发展联盟,全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以“零容忍”的态度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维护师道尊严实施意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20条要求》等文件,建立教育系统廉政教育警示基地,全面推进打造“清风学校”,持续高压打击严惩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收受家长礼物、推销教辅资料、变相体罚学生等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夏津县教师队伍风清气正、干劲十足,涌现出了像扎根乡村40年的倪玉田老师、“德州市最美教师”李文老师等一大批群众认可、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四、释放教育改革红利,使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惠民成果需要群众共享”。一是持续抓好“双减”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巩固课后延时多样化服务成果,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与监管,大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二是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报名流程,实现“掌上办”“零证明”,对于特殊家庭实施上门认证服务。三是把学生资助工作做细做好。今年以来,累计为5329贫困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330余万元;为2598名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2728万元,对于困难学生实现应帮尽帮,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困失学辍学。
回望走过的路,在全县上下一心、共同奋斗下,夏津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接下来,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与县委县政府携起手来,同学校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努力把夏津教育办得更好更优质!
作为民营经济大县,夏津县是如何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县建设的?
张书博:2022年,夏津县围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以产业链长制为引领,全力实施“五+赋能”工程,培植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提升了产业优势,强力推进了先进制造业强县建设。
一、实施“产业+”,打造“双百亿”级集群。依托“中国纺织名城”、“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荣誉,积极与中纺联、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对接,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1至8月份,全县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服装产业1-8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5%;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62%;高端装备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5.7%。三大主导产业占全部规上产值比重达到91%,产业集聚度明显。鸿泰鼎、千喜鹤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投产,进一步增强了集群实力,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产业集群规模超过百亿,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二、实施“政策+”,推进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制定《夏津县主导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按照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分为5个产业链,相关县领导任链长,主导部门牵头,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出台《夏津县科技引领智慧赋能支持产业集群发展20条意见》《关于“稳经济 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服务经济大盘工作的意见》等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能力提升、紧缺人才引进、数字化发展,形成了主导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开花的先进制造业强县体系。今年以来,争取并发放各类奖励资金1665万元,有利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其中,千喜鹤1-8月份产值达12.16亿元,发达集团1-8月份产值达8.8亿元,同比增长27%,华芳纺织1-8月份产值达8.32亿元,同比增长44%,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三、实施“平台+”,形成梯次培育新格局。建立企业CGO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一对一服务企业发展;开展送政策、解难题等活动,实施“一企一档”,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着眼精准帮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帮助中新科农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发纺织、博奥电器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朝阳轴承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鲁控电力获批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称号;禾势兄弟、世商焊材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实施“技改+”,促进企业智能绿色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优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步伐。2022年,全县共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1个,其中总投资11.2亿元的7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9月份完成投资8.15亿元,预计制造业技改完成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6%。今年以来,共为18家企业申请各类技改补贴约1300万元。
五、实施“数字+”,赋能行业信息化提升。积极培育数字化示范企业,全力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仁和纺织“细纱在线”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对生产全程状态有效跟踪,减少用工和耗能,成为纺织产业标杆;朝阳轴承实施“数字车间”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在线采集共享、实时监测、产品全程可追溯;业源食品建设“肉食加工”信息化平台,实现屠宰、熟食等生产环节全过程监测,产品质量全方位提升。同时,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有鲁控电力、博奥电器等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称号;欧瑞电子、中新科农、天润纺织等7家企业获得DCMM数字应用能力试点企业称号,其中,瑞鑫纺织已通过二级贯标认证。
(来源:德州发布)
(编辑:张一一 1850006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