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市司法局作为全市法治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行政立法、行政复议应诉、执法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先——行政应诉工作再上新台阶
10月10日,经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批准,《聊城市创新“1+3”行政应诉模式,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获评第二届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是全国历届唯一获评的行政应诉项目。
2019年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等先后6次印发《聊城市行政应诉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级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参与纠纷化解,“告官见官”成为“规定动作”。为持续提升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将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数,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截至9月底,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39个月保持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占比达36.85%,成功化解各类行政纠纷277件。一审案件发生率同比降低15.98%,全市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5.07%。
创新——打造“有事来聊”特色调解品牌
今年以来,聊城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三心联动、两所共建、两员融合、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调解模式,重点培树“有事来聊·畅所欲言”“有事来聊·莘情调解”“有事来聊·高能调节”“有事来聊·法润东阿”……“有事来聊”特色调解品牌现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上半年,全市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490次,预防矛盾纠纷2985件,调解矛盾纠纷8666件,调解成功8605件。
聊城市现有2803个人民调解组织、13923名人民调解员,61家律师事务所、1065名律师,79家基层法律服务所、42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228 名“法治带头人”,10130名“法律明白人”,1111名基层法律顾问……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画出“法治为民、服务群众”的同心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创优——构建立体化“大普法”
格局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纳入“八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对落实情况实行电子台账管理,在全省率先研发应用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开展“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示范创建先进单位,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形成分级负责、协作配合、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创新推行精细化学法、差异化考法、精准化讲法、一体化述法 “四化”新模式,着力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自2022年6月开始,对全市300多个单位、18219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分系统考试,组织37个系统部门开展“领导干部讲法课”活动。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利用“智慧普法”便民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组织“普法团”开展“沿着黄河去普法”、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等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
创效——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推行“企业吹哨、法治报到”工作模式。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律师法律服务代理机制,通过与辖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深度对接,努力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编纂《聊城市行政处罚法理解与适用工作指引》,全面推行“一月一实务案例讲评”活动。
日前,聊城市委依法治市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共18条36项具体举措,明确了一揽子制度和措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出台《聊城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可量化、可评价、更精准。
(来源:法治山东)
(编辑:张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