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工作 文体生活领域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慧芬,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国庆,介绍今年以来群众文化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五千年文明的生命之河与浩渺深邃的大海相遇,让美丽东营不仅拥有河海交汇、沧海变桑田的自然奇观,更有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的众多特色文化资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东营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场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一处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的落地,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更多活力。今年以来,为满足群众文体需求新期待,全市文化和体育系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设施网络,持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一、城乡公共文体设施更加健全完善
坚持城乡公共文体设施一体推进。市级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剧院、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和高标准球类运动场。建设各级各类健身步道2200余公里,实现“万人万米”目标,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推广。全市三区两县全部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和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建有博物馆和游泳馆,市县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市县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灯光篮球场和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场地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5平方米以上。全市建成了乡村剧场425个、数字文化广场413个、历史文化展馆(室)251个。建成各类健身场地8393个,其中室内体育场地655个,室外体育场地7738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38.26个。今年以来,全市建设“城市书房”6处、百姓健身房1处、群众室内滑冰场1处,改造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运动场地63处,更新配置健身器材1300余件,修复数字文化广场192处,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2处。积极组织开展10个公共文化建设样板镇村评选,打造40个公共文化建设示范村(社区)。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和健身设施越来越多、越来越全,群众的文化体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二、群众文化体育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群众需求征询和评价反馈机制更加完善。组织开展基层文化需求专项办理行动,在文旅东营公众号开设“文化帮办”服务专栏,开通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快速处置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发设计“东营体育”智慧平台,满足市民个性化、品质化健身需求,该工作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典型工作案例》第一期。市县两级不断丰富线上文化资源,推出“文润心田”微课堂、“线上课堂”、“线上展览”等线上节目700余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线上赛事,让居家健身从“替代品”成为“补足品”,引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民健身新时尚。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今年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40余处,总分馆联办活动108场次,积极开展流动服务,打通了优质文化资源下沉通道,更多群众在村(社区)就能够参与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开展的文艺培训等活动。打造“健身有我·健康由我”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上万人。深化群众“点单式”“订单式”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各级文化场馆根据线上线下群众文化需求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了“文化润心”等公益文艺培训,累计培训6.9万余人次。
三、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积极筹办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2022中国东营•黄河铁人三项赛等大型品牌赛事,以赛为媒、以赛谋城,推动体旅融合,全面提升“赛事+城市”融合度。采用“展演+评比”方式组织开展全市社会文艺团体优秀作品展评,全市170家团体591部作品参加市和县区评选,评选出的优秀节目纳入“戏曲进乡村”节目库。组织开展了“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3000余场,实现了“戏曲进乡村”全覆盖。市县乡三级40余个中心广场举办“欢乐黄河口”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1040场次。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承办了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活动。宁夏京剧《花漫一碗泉》、陕西秦腔《织梦人》、内蒙古二人台《山那边》等沿黄精选大型剧目在雪莲大剧院演出。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黄河口”首届东营市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2022年东营市社会文艺团体展评获奖作品颁奖晚会,先后策划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欢乐满东营”广场舞大赛暨油地广场舞联谊赛、“黄河边上唱黄河”群众合唱大赛、“潮涌黄河口”美术展览、居民艺术节等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大家乐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比赛,打造市民自己的文化盛会,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30余万。组织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百千万”三大赛、城市运动会、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组织举办6月10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系列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等人群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示范活动,并逐步形成品牌,带动效益突显,各类赛事活动达到1000余项次,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积极打造体育抗疫产品,开展“疫情防控·居家健身·抗击疫情”系列活动,足不出户抗击疫情,十万多个家庭参与。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品牌化工程,组织开展了“少儿诗词诵读大赛”、“喜迎二十大”全市少儿书画比赛、“群文之星”才艺大赛等多个品牌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四、基层文体人才队伍健全完备
持续加强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为200支常年在农村和社区一线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的业余文艺队伍配备了音响道具器材,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造血能力。开展“文化下派员”结对指导,由市和县区文化场馆、文艺院团选派文艺工作者组成“文化下派员”队伍,为全市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大型社区分别配备1名“文化下派员”,负责文化培训或文化活动的结对指导工作。大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0期,新增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余人,鼓励引导其在社区开展健身技能指导、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活动组织和健身场地设施管护等基层健身服务工作,让老百姓在想要锻炼时有“明白人”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全市基层文化带头人评选,在全市评选60个文化带头人,持续带动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幸福社区”文化代言人聘用仪式暨文化暖心助力一线防疫公益活动,聘用69名文化代言人。实施“千村万人文化培训工程”,市、县、乡三级联动,对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社会文艺骨干等进行全面培训,目前已培训2万余人次。大力发展壮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总会龙头枢纽作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总会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有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68家,全民健身活动站点230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7591人,占总人口比重达3.4‰,成为群众身边的草根健身教练。
五、吕剧文化传承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举办“吕剧故乡行”迎新春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精心筛选各院团专业吕剧团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吕剧精品。广泛开展“吕剧进校园”“吕剧进课堂”活动,组织专业吕剧教师在全市40余所中小学组织开展“吕剧进课堂”辅导390余课时,培训学生达8000余人次。各级文艺院团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主线,重点创作推出大型吕剧《油地壮歌》、大型历史话剧《兵圣孙武》、廉政吕剧《黄河入海》、吕剧小戏《情归》《魂系黄河滩》《一支军号》等作品。其中,《魂系黄河滩》在“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中获奖,吕剧《社区新风》成功入选“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参演作品名单并在济南成功演出。吕剧大戏《热血芳华》入选“全省吕剧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名单”,吕剧大戏《情满金河滩》入选“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名单。《兵圣孙武》《情归》《华八情》均已完成首演并完成巡演20余场次。
如果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华灯璀璨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外貌,那么群众的欢歌笑语、安居乐业、怡然自得则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内涵。衡量美好生活,文化、体育是重要尺度,也是显著标志。今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将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使命,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基层文化体育供给,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乐享运动健身,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体育生活,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让我们的城市更具活力。
(来源:东营发布)
(编辑:张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