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我市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以推进博物馆改革、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淄博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格局,到2025年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以上,建成“博物馆之城”,让市民的“文化乡愁”有更坚实的依托。
以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颜神古镇等为代表的文博场馆、古镇古村成为人们竞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全市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对外开放100处,71家博物馆免费开放68家……淄博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博物馆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博物馆门类,提升文化供给,让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市民、惠及大众,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共享文物“活起来”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
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将重点支持青岛、淄博、潍坊、济宁等市先行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为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延续和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建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呼之欲出。
打造“博物馆之城”的重点任务有哪些?首先是优化博物馆体系。我市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定位建设淄博市博物馆,推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参与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支持淄博市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淄川博物馆、高青县博物馆、沂源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鼓励各部门单位规划建设行业博物馆,重点建设工业、农业、水利、校办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鼓励企业设立展现企业文化、发展脉络、特色产品的企业博物馆,积极引导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存的老字号企业兴建老字号博物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现地域文化特性、产业特色的非国有博物馆。打造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集展示体验、休闲娱乐、产品交流交易、文创研发、非遗传习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手造博物馆。充分利用村(社区)、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一批小微博物馆。重点打造齐文化、陶琉文化、黄河文化、商埠文化四大博物馆群,实现博物馆建设与城市记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放大集聚效应。
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第二个重点任务。我市要求各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策划推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数量分别不少于8个、6个、4个。成立全市博物馆行业专家库,建立“博物馆特派员”制度,定期选派专家到非国有博物馆指导业务工作。丰富展陈形式,做好“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力争2023年全市国家一级博物馆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2025年全市基本完成国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各级各类博物馆依托藏品及展览,加强与高校、创意企业合作,加大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力度。
另外,我市还将加强可移动文物的征藏与保护,充实博物馆藏品数量和类型,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登录、档案管理、文物安全等制度,建立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库,加强博物馆库房标准化建设,力争2025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来源:淄博日报 博览新闻)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