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推动文物保护不再“临渴掘井”
  • 发布时间:2022-12-07 12:19:00
  • 来源:中广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对于基层党委、政府和文物工作者及相关企业而言,长期以来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障碍在于“诸多不确定性”,比如政策具体实施细则的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重点任务目标不明晰等。坚持问题导向,今年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创新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推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物工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完善政策,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底气

  横跨齐鲁大地、绵延600多公里的齐长城,是山东独有的文化标识。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之后,齐长城迎来新生。今年9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确定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保护、研究利用、监督管理等方面,为齐长城保驾护航。

  这让齐长城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此前,齐长城部分点段的保护存在诸多风险。基于此,《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齐长城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齐长城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齐长城保护、利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近些年,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山东文物保护战线不断增强底气和信心。

  文物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提升保护水平,也能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讲好文物故事。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强化文物科技支撑。

  为此,山东提出系列目标,并制定具体举措。其中包括2023年建成山东文物资源专题信息资源库,实现与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平台对接,纳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整合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重要考古发现、馆藏文物数字化信息,2025年建成“文物山东”云展馆;运用AR、VR、数字动画等新技术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2025年实现全省开放文物点、馆藏珍贵文物全覆盖;2023年重要考古工地配置符合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需求的移动实验室。

  健全机制,落实各级保护管理责任

  近期,菏泽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区域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山东考古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建立基本建设考古制度,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实施意见》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从“土地供应后”调整为“土地收储入库之前”。由此,文物工作由被动跟进,转变为提前主动完成,对可能发现的文物遗存从事后处置到事前介入,从源头有效保证文物安全,降低了项目建设单位投资风险,节省企业施工时间。

  文物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除政策保障,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不可或缺。

  过去几年,山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今年山东提出,要落实文物考古职工野外工作津贴;落实革命片区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经费;县级以上政府将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文物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今年起,山东还将健全执法监督体系,落实文物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和约谈、通报机制。深入开展文物安全状况排查、文物法人违法整治专项行动。文旅、宣传部门也将会同应急、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整顿文物流通市场行动。

  明晰路径,打造传承利用示范样板

  文物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新时代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更加鲜活生动的文物故事。这两年,山东推动文物有效利用实现新突破,让文物活起来取得新成效。

  近些年,山东探索对文物价值高、具有教育意义的古遗址古墓葬,通过原址保护、环境整治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实施保护利用。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提出到2025年实现20个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

  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各类博物馆共有约650家。山东创新实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将以青岛、淄博、潍坊、济宁为试点,开展“博物馆之城”建设。同时,推动支持22个没有国有综合性博物馆的县市建设博物馆,2025年实现县级博物馆全覆盖。

  目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正在积极实施齐鲁精品文物展览计划。该计划依托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物,推出具有鲜明教育作用的精品展览。此外,将开展全省博物馆十大优秀陈列展览评选,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齐鲁大地未来还计划以开展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依托,推动博物馆在保护文物、管理手段、服务观众等方面智慧化,构建综合感知、信息互联、智能融合的博物馆新形态,大力发展云展览。

编辑:刘永浩

责任编辑:王洋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