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聚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千方百计抓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牢扭住土地要素保障这个“牛鼻子”,从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优化项目服务流程,落实落细政策措施,实现产业项目应保尽保、全面保障,为服务新型工业化强市做出积极贡献。
坚决扛起服务保障责任。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工作推进专班,围绕全市13个重点产业链,明确13名县级干部作为服务专员,开展“一对一”服务。实行局领导联系县市区和40家上市“种子企业”制度,采取上门对接、专班服务、快审快批等措施,精准保障项目用地。在疫情期间,创新工作方式,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事后补签等制度;推行项目“不见面”审批,开通电话预约和咨询。目前,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9万亩,其中产业用地供应4766亩。
确保真项目好项目应保尽保。用足用活国家、省直接配置指标政策和“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政策,以及出台的指标奖励政策,努力争取用地指标的最大自由度;调整用地指标保障结构,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市级保障制度。目前,全市共批复农用地转用和征收面积2.97万亩,争取国家计划指标和省统筹指标2.58万亩。鼓励县市区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目前,我市处置2019-2021年批而未供土地2.7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324亩。实行“标准地+带方案”出让。目前,我市40宗2367亩“标准地”全部实现挂牌出让。
打造产业用地最优生态。将产业项目用地报批中涉及的20余项材料,逐项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市县联动、科室联办,由串联上报改为并联审批、同步推进。自主研发使用项目选址导引、建设用地报批预审查、重点项目跟踪管理三大信息系统,“数字赋能”破解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实施“五色管理法”,指导企业按图索骥、精准选址,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来源:泰安发布)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