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工作的相关情况。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负责人杨青山,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隋斌,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副处长陈乃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总体情况
市商务局副局长、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杨青山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立足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定位,围绕市委确定的“今年形成不少于30项实效作用突出、政策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的目标任务,会同各成员单位、自贸片区管委建立起常态化创新工作对接机制,各单位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实践,累计形成125项创新做法,76项优秀案例,得到省级及以上认可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8项。
涉及领域涵盖了投资、贸易、金融、科技、人才、法治、绿色发展、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重点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制度创新“多点开花”。从参与的主体,全市有25个市直部门、中央驻青单位开展了创新实践,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制度红利不断释放。
总体来看,38项高质量创新成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含金量高。38项成果得到省以上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其中,有5项获国家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16项由省政府在全省复制推广,2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8项为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形成,10项获评省级部门系统内优秀案例。
二是实效作用突出。38项创新成果均由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出发,着眼于解决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解除了企业政策障碍,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企业潜力,企业的获得感较强。
三是具有鲜明的青岛特色。38项创新成果均是立足青岛自贸片区重点发展的海洋经济、大宗商品贸易、港口经济等特色领域,围绕打造大宗商品贸易生态体系、便利贸易通关监管、构建沿黄流域一体化物流通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实践,呈现出鲜明的航贸金耦合、海洋经济等青岛特色。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充分发挥好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协同海关、税务等部门,共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业聚集为引领,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为着力点,大力集成型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复制推广工作的水平,创新推广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知晓度和受益面。同时在市级层面已经评选出35项适合在我市全面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比如说“两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区块链+金融”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新模式、“陆海港”一站式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新模式等,这一批成果推广创新性强、受益面广、风险可控,将在全市发挥更大的实效,释放出更大的红利。
2022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主要成效
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黄岛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隋斌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今年初提出了要“做好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形成不少于30项实效作用突出、政策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的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在市委财经办统筹领导、市自贸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力组织之下,青岛自贸片区与全市各部门通力协作,实现形成了38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推动投资更加自由便利
一是企业设立经营更便捷。市行政审批局积极争取国家试点,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服务,将原先复杂的企业登记变更、备案、注销等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实现企业变更登记“零基础”“零辅导”“零退件”“零风险”。例如,青岛众联航帆服务有限公司在办理股权转让加董事会变更时,以前需要3天以上准备所需10多项法律文书,才能到窗口办理,现在只需在线填写业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全套登记材料,仅需20分钟即可办完。目前该项业务超过80%已通过该系统办理,审批效率提高75%以上,全市累计8.3万家企业受益,企业满意率96%以上。市行政审批局会同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试点电子证照联展联用,实现一张电子营业执照归集67种电子许可证,企业办事“一照通城”;市行政审批局、市交通运输局会同青岛自贸片区联合推出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系统,将航运企业从主体设立到船舶运营所涉及的5个部门、12个行政许可事项集中整合,从“多头办理”变为“一站办成”,航运企业筹办平均缩减30天以上;青岛市税务局、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部门信息共享和“一网即办”,由原来“两头找、四次跑”,实现全程“无感知网上办理”。中科国海海洋科技公司反映,以前办理该业务需要10个工作日,至少跑四次,现在通过“一网即办”平台半天就能办结,真正“零跑腿”。统计了一下,改革后这项业务办理时限缩短70%,青岛片区已办理7600余笔,推广到全市后累计办理4.75万笔。
二是办税服务更高效。在青岛市税务局指导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在全国首创了出口退税“核实可视、信用赋能”服务模式,实现出口退税“可视化”,以信用集成推出退税“白名单”,企业退税“8小时速达”,并叠加了“出口退税贷”服务。青岛蓝诺生物科技公司表示,2019年办理出口退税需要一周才能到账,现在提交申请当天就能收到退税款,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了3倍,业务规模也较三年前增长了8倍多。目前青岛片区出口退税企业由1840户增长到3106户,增长了68.8%,899户“白名单”企业全部实现8小时退税,提速60%,首批18户企业共获得银行授信8152万元税务部门会同青岛片区全国首创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退税新模式,通过科学核定“销售周期”,对报关进入海外仓的货物即可提请退税。青岛菲尔斯特物流公司反馈,以前海外仓产品完成销售后才能申请退税,周期70多天,现在货物报关离境后即可线上申请退税,当天就能收到退税款。目前青岛片区已办理这类出口退税917.66万元。
三是服务企业更有温度。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面临暂时性的经营困难,需要短期休整,市市场监管局会同青岛片区创新推出“休眠唤醒”助企纾困服务模式,明确可“休眠”的10类情形,打破“一刀切”注销退市的做法,“休眠”企业免费托管,并推出66项“唤醒服务”,助力企业蓄势再营。青岛懿德汇国际教育咨询公司是一家从事留学、移民咨询服务的企业,2021年12月办理了“休眠”备案,经免费托管和个性化唤醒,2022年12月顺利回归国际教育咨询市场。目前青岛片区已为37家企业办理了“休眠唤醒”服务。
四是跨域通办更便利。市行政审批局会同青岛自贸片区、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局在全国率先推出“云端自贸”审批服务跨域协作,已覆盖全国16个自贸试验区31个片区和沿黄流域15个功能区,实现480项跨省和全省通办事项全覆盖,企业跨省迁移由7天压缩至即时办结。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青岛片区率先在山东自贸区发起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统一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搭建协同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在此模式下,“济青烟”三片区同步交换非正常专利申请60件、知识产权重点代理服务机构信息80条,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跨域保护水平。
(二)推动贸易更加自由便利
一是物流运输更高效。青岛港集团、青岛海关会同青岛片区创新构建黄河流域“端到端”全程物流模式,建立沿黄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打通供应链全流程,将港口服务延伸到内陆。华骏铸造厂是河南驻马店一家制造汽车轮毂的企业,之前通过铁路运输海运箱出口产品,需要15天左右,加之疫情影响,经常订不上舱位、赶不上船期,新模式下,通过内陆港与青岛港协同联动,运输周期和出口班次固定,企业一半订单通过青岛港出海,较之前增长了3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通过该模式,沿黄流域内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5%以上,集装箱“重去重回率”提升60%以上,运输效益提高16%-26%。
二是货物通关更快捷。黄岛海关会同青岛港集团在全省率先推出口岸智慧查验新模式,通过关港数据实时交换,实现查验业务动态全程线上化。海程邦达国际物流公司表示,过去货物查验数据和物流调度数据难以掌握,业务也无法线上办理,出口货物查验需1-2天、进口货物查验需2-3天,新模式下,每个环节均可节省半小时左右,今年以来已经通过该平台累计查验2154票。目前,青岛口岸查验效率整体提高30%以上,查验业务量同比增长28%。他们在全省率先推出集装箱进口“船到直提”出口“抵港直装”新模式,实现货物抵港前48小时申报、船舶抵港后自动放行、全程网上办理。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船边直提”将进口货物通关时效由过去的7-8天变为零延时,通过“出口直装”将出口货物装卸时间由过去的3-4天平均缩短至0.5小时,今年以来企业共节省物流成本80余万元。他们在全国首创进口矿产品“船船直转”新模式,将卸船作业线与装船作业线直连,进口铁矿无需运往堆场,取样后即可经作业线直接装载至内支线船。宝钢公司原来进口矿石需要6天装卸,现在只需1天,原材料短缺时赢得了宝贵的“抢货”时间,全年节省综合成本2400余万元。目前,青岛口岸进口矿产品每船可减少码头作业时间平均4天、节省搬倒费20余万元。
青岛海关会同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输韩食品农产品“前置检测”新模式,将海关自贸区实验室升级为首批韩国认可的“国外检测机构”,是国内首个能够满足韩国511项农残检测指标要求的实验室,实现输韩食品农产品“前置检测、结果互认”。青岛长和金籽贸易公司从事初级农产品批发、进出口,以前货物到达韩国港口之后,需等待韩国机构抽检后才能通关,一般需要20-30天,还可能被退运或销毁,新模式下,凭借国内出具的检测报告即可便捷通关,今年1-10月,企业已出口5票芝麻,累计节省通关时间140天,节省检测费用10.5万元,节省各类港口物流费约4000美元。目前,青岛口岸输韩货物在韩通关时间缩短20天,每箱减少存放费用600-1000美元,511项农残前置检测每票可节省费用1.2万元左右,较韩国机构降低50%。为便利合法货物快捷通关,青岛海关还在全国首创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以信用管理为基础,变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通关时审查”为“申报前预确认”,做到知识产权保护与通关便利双赢。目前,青岛关区已实施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11批次,惠及32个中外品牌逾10万件商品。
三是贸易平台功能更完善。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集大宗商品“仓储、交易、金融”于一体的数字化贸易生态,开展全链条集成创新,构建“数字仓库”综合体,打造新型现货交易平台,开展基于标准化数字仓单的“区块链+供应链”融资,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创新实践。青岛德赛克贸易公司从事塑化品贸易,之前因缺少抵押物较难获得银行授信,只能通过贸易托盘方式融资,融资利率在7%-12%之间,目前通过数字仓单质押获得了100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降低了3-6个百分点。目前,青岛片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额达到620亿元,数字仓单质押融资超过11亿元,带动7家山东地炼贸易企业、10个500强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三)推动要素市场配置自由便利
一是丰富金融服务供给。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青岛银行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编制全球首个蓝色债券框架,开展蓝色信贷投放,精准服务蓝色经济。青岛龙泉环境资源公司在青岛自贸片区从事污水处理、环保设施的投资运营,因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投资周期长、初期回报率低,项目融资一度陷入困境。随着“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的推出,将具有环境利益的蓝色项目纳入信用评级,青岛银行为企业授信项目贷款8388万元。截至2022年10月末,青岛银行蓝色金融贷款余额126.9亿元,同比增长11%,为蓝色产业注入了金融活水。为支持航运业发展,青岛外汇管理局积极争取国家局试点,会同青岛市税务局、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通外汇、税务和银行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全程线上办理,办理时长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同时有效解决了电子发票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一对多”支付等监管难题。新模式下,青岛片区业务办理量已达2000余笔,付汇金额超过1.3亿美元,推广到全市后累计办理业务1.7万余笔,核验发票2.6万张,付汇金额9.68亿美元。
二是优化科创资源配置。市科技局创新实施“云端研发”模式,全国首创云上研发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云上链接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技术解决方案。青岛崂矿乐富饮品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借助平台发布袋装水即热式饮水机研发需求后,短期内迅速精准匹配到了水体杀菌、即热模块、新型橡胶密封等多项技术支持,以及零部件生产组装、产品小试中试等配套资源,项目迅速突破,首批3000台饮水机顺利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台,不仅实现了产品上市,更带动了上游产业链,预计可为周边供应商带来近亿元的收入。通过该模式,青岛自贸片区近60家中小企业在云上研发中心进行注册,全市近2500家企业注册,为企业解决难题、转化成果970项。在市工信局指导下,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5G+智能制造”赋能高端家电产业数智化发展新模式,通过建网络、造场景、搭平台、聚生态,走出一条从应用场景到数字化生产线,到智能互联工厂,再到5G+智能制造全连接工业园区的“点、线、面、体”创新发展新路径,为国内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三是搭建人才供需桥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会同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构建“双元三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突破政府单一主体举办职业院校传统,实现学校、企业“双元”主体融合办学,“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种场景协同育人。新模式下,青岛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被海尔、海信、京东方等100多家企业聘用,有6000多人进入青岛自贸片区企业就业,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基层管理人员的时间比平均时间缩短了2-3年,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5%,企业满意度达97%。
四是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青岛自贸片区依托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青岛仲裁委以及法律服务机构共同打造多元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将法律咨询、纠纷解决、商事服务等功能高度集成,实现“线上线下自由选、法律服务一站办”。针对青岛华大智造科技专利布局与应用转化的法律需求,量身定制了《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服务菜单》,涵盖知识产权运营、风险防控、海关保护、商业秘密等15个主题,企业自助选择服务主题、服务专家和服务形式,企业成功获批成为青岛片区首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新模式实施以来,已服务企业1200余家,解决企业法律难题200余个。青岛仲裁办会同青岛自贸片区推出基于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的商事仲裁新模式,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存证量已近170万条,可真实还原交易全过程数据,有效预防纠纷产生。目前,已受理的仲裁案件均在1个月内审结,较传统模式缩短1个月以上,当事人争议大大降低,案件多以和解形式结案。
五是创新绿色发展路径。在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下,青岛自贸片区首创基于绿色低碳理念下的自贸试验区绿色指标体系,形成了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标准和路径。海尔衣联网成为全球家电行业首个碳中和工厂和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灯塔基地”。市海洋发展局会同青岛自贸片区全国首创“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探索出一套国内领先、系统科学、规范标准的功能区级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
制度创新带来营商环境的显著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青岛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4567户,同比增长29%。今年8月份,青岛自贸片区挂牌三周年之际,商务部研究院评估报告发布,青岛自贸片区79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创,首创占比达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平均水平,已成功进入全国67个自贸片区第一梯队。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来源:青岛发布)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