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城区是青岛的根和魂,所有来过这里人都印象深刻。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同期,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老建筑活化利用。
如此密集的关注,让人有理由更加期待,在新的一年青岛老城区会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红火。
历史感与陌生感
这个元旦小长假,我又回了一趟老城区,一种既亲切而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
亲切感源自记忆,我在老城区住过很多年。
十八年前,我刚刚来到青岛,租住的第一处房子就在高密路的一栋二层小楼上。那是一座木质小楼,楼梯和地板全是木头的,很有历史感,每天醒来,都能听到轮船汽笛的声音,提醒我确实来到了一座海滨城市。
无法忽略的是,小楼确实太旧了,地板已经有了破洞,隐隐能看见楼下的房间,走在上面颤巍巍,心里很忐忑。尤其不方便的是,整栋楼共用一个卫生间,每家分一把钥匙,早上需要排队,卫生间还容易堵……这些苦恼,是没有在老木头房子里生活过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你不能远远站在外面,单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老房子,因为它们首要的功能是居住。
那时候,高密路还是“美容美发用品一条街”,生意兴隆。但渐渐的,生意越来越差,人流也越来越少。咫尺之遥的中山路也是如此,随着业态越来越陈旧,这里的人气日渐衰落。整个老城走入落寞,一晃便是十几年。
高密路上原本有一家“学苑书店”,是青岛著名的独立书店。当年高密路休整,书店要关门。我跟朋友们一起,在这里度过了这家书店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弹琴唱歌喝酒,守望更好的明天到来。
直到近几年,随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开展,老城区逐步发生变化。去年十一假期,高密路重新开街,30余家新业态的店铺鳞次栉比,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龙、科技馆等一系列新业态让这个老商业区焕发新生。
看着更新后的高密路,我感觉到强烈的陌生感。
人都难免恋旧,但“趋新”也是共同的特点,所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种陌生感,吸引我从街头走到街尾,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回到老城,想看看又开了哪些新店。
活化与火爆
高密路的变迁只是一个缩影,背后是整个青岛老城区的嬗变。
比邻而居的“有故事”的大鲍岛,如今正在加速更新建设中,开街后将与高密路“南北呼应”。按照规划,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将导入新兴业态、落地新消费场景,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让这里再度成为消费、活力集聚的城市街区。
中山路街区的变化更加显而易见。除了各种新兴业态入驻之外,最突出的改变是中山路与栈桥的打通。在过去,从中山路去海边,明明大海就在眼前,却有铁栏杆挡路——路窄车多,为安全起见,人们不得不从地下通道绕行。
那感觉就像是明知道胜利在眼前,却要先低头认一回输,实在煞风景。从去年秋天开始,通过车辆调流,太平路的一部分变为慢行街,问题迎刃而解。
更动人的是一个个细节。我经常去位于安徽路上的良友书坊参加活动,这座开在百年塔楼中的书店,已成为青岛的文化地标。不远处的“小红楼”美术馆,早已在抖音上爆火,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少男少女来打卡。而在海泊路上的洛川家美术馆,只做有特色的小型展览,却与城市气质紧密契合……这些老建筑的活化利用,让老城“活”了起来。
从一座座老建筑,到一条条街道,到一个个街区,再到整个老城区,活力在一点点集聚。去年上街里啤酒节期间,裸眼3D、元宇宙等元素的引入,让中山路人气爆棚。从市民到商家,信心渐渐开始回来了。
留人与长红
“人气”这个词,从来都不是指某一瞬间人多,而是能够留住人;也不是某一瞬间的红,而是要长红。
如何让老城区留住人实现长红,是一个问题。
如今,业态的变化肉眼可见,瞄准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为老城重新聚集起烟火气和青春气息。更可喜的是文脉的赓续。
不少市民就是在老城更新过程中,才真正了解到银鱼巷、广兴里和大鲍岛等街区的历史,知道了那些熟悉的建筑背后的新鲜故事和风云人物。
市民们愿意回到老城来感受历史,并进行消费。
我一位刚退休的大姐,就经常约老姊妹们一起,去修缮好的老里院逛逛。尽管她们看不懂潮玩手办,也不习惯喝咖啡,但看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老城,就打心眼儿里高兴。
让人们恢复信心的还有硬件因素。比如,过去老城区一直被建筑老化、管网不通、停车位不足等“顽疾”困扰。
现在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去年,李村路停车场交付使用,停车位从四五十个增至505个,还配备了933平方米的充电桩停车区域。龙山地下商城改为地下停车场,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与禹城路人防停车场工程互联互通……这让中山路附近停车不再难,也将极大提升老城承载力,不用担心一到旅游旺季就堵成“一锅粥”了。
政府部门的重视,人们也看在眼里。2023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进老建筑保护修缮,实施中山路及周边区域道路交通改造,加快引进新兴业态,实现整体开街运营——这等于明确了“时间表”。《条例》中则明确鼓励老建筑活化利用。再加上省委省政府发文支持青岛老城区申遗,有如此大的关注力度,老城的明天值得期待。
关于青岛老城区申遗,多年来,青岛一直在提的是对标厦门鼓浪屿。我去过鼓浪屿,感觉那里的风格的确与青岛老城区神似,但客流承载量更大、商业饱和度更高。假如青岛老城区真能跟鼓浪屿一样申遗成功,对青岛经济的拉动将是巨大的。当然,鼓浪屿申遗前后历时9年,青岛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信新的一年,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会迈上新台阶。老城区的光荣与梦想,也将被进一步唤醒,更“活”更“火”。
(来源:齐心鲁力公众号)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