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9:3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传军,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波介绍《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有关情况。
打造特色且具有效益的产业园区是承载重大项目落地,壮大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培育区域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的现实需要。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
明晰主攻方向
统筹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今后发展需要,逐个区市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并结合现有园区发展基础,提出了园区认定的框架标准,引导形成“项目集聚化、集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鲜明导向。
加强资金要素保障
坚持“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定位要求,实施特色产业园区清单管理,每年对纳入清单的园区开展质效评价,进入前三名的,可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投资额的1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市级统筹安排20万吨能耗增量指标和10万吨碳排放指标,保障园区内重大项目需求。同时,对道路、供热、供气、供水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由市级统筹规划,以此避免分级分散建设导致的能力不足和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文件还在海域使用、科技创新、金融赋能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优化招商激励政策
按照三类不同情况,给予差异化政策,防止区域间不正当、同质化竞争。第一类是:对普通跨区市搬迁的项目,不计入招商考核成绩,其形成的地方级税收全部返还原所在区市。第二类是:对因空间不足、功能受限影响,必须搬迁的项目,按企业搬迁上年度及搬迁期内实际缴纳的年均地方级税收核定基数,5年内每年返还企业原所在区市。第三类是:对新招商引资的“飞地项目”,按照“谁招引谁受益”的原则,将招商考核成绩和项目5年内主体税收,全部分享给招引区市。
后续,将聚焦省“十强”产业、市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等重点方向,抓好本文件的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基层,力争到2025年,全市成功培育出5—10个产值过百亿的特色产业园区,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谋划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是否有相应的标准?
特色产业园区具体包括:省级以上开发区、化工园区内规划建设的“园中园”和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批复打造的产业类园区。文件中设置了特色产业园区的原则要求:
在空间要求上。每个特色产业园区应集中连片、四至清晰、发展规划明确,避免园区碎片化、分散化导致的承载能力不足和配套服务上的负担。
在数量规模上。对特色产业园区实行清单管理模式,每个区市入选的园区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个,园区面积控制在1—5平方公里,形成“成熟一批、认定一批、推进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在产业定位上。逐个区市明确了主导产业方向,鼓励区市按照“一区一业”定位要求,围绕主攻方向谋划布局特色园区,促成区市之间“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近期,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特色产业园区评估评价工作指南,计划4月份印发,力争上半年完成首批园区的筛选工作。
★针对本次出台的政策,财政资金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打造特色且具有效益的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源培育的重点与载体。为进一步培育我市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文件从资金奖励、费用减征和金融支持三个方面,对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给予扶持。
资金奖励方面,每年对设置的相关指标进行质效评价,排名前3位的园区,根据当年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0%,给予所在区市、开发区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园区内获评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通用性或行业性中试示范基地,根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不超过50万元补助。费用减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项目用海,按规定程序减缴不超过地方分成部分20%的海域使用金,引导优势产业项目入驻。金融支持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同时,鼓励园区基础设施打包申报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引导产业项目申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
★政策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有哪些?
本次出台的《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是我市“大抓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的一次制度创新。主要亮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统筹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特点,逐个区市明确优势主导产业,比如,荣成市的海洋生物食品产业、乳山市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新区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以及电子信息产业,这些都是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基础优势,且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好的重点方向。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区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分工更加合理。
创新园区评估评价机制。树立“多干多支持”的鲜明导向,建立特色产业园区清单管理制度,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产业园区纳入清单,由市级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创新设置了综合评价指标,具体包括“营业收入、工业投资、基础设施配套、亩均税收、产业集聚度”这几个指标,每年对质效评价排名前3位的园区,按照当年完成的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0%,给予所在区市不超过500万资金奖励,引导各个园区强化配套能力,以不断提升的“筑巢”质量,吸引四面八方的“凤凰”。
创新关键要素保障方式。统筹安排了20万吨能耗增量指标和10万吨碳排放指标,专门保障园区内重大项目需要,目的是突破要素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效能,引导优质项目、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同时,市级加强对道路、供热、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统筹力度,避免分级分散建设造成的能力不足和资源浪费。
创新项目入园激励政策。运用财税、考核等激励手段,坚持“分类施策”,根据入园项目的不同情形给予差异化政策,明确了普通搬迁项目、必须要搬迁项目、新招商引资“飞地项目”的财税分成,引导区市之间公平竞争、差异化发展。运用考核的指挥棒,对落户同产业类型特色产业园区的项目,达到招商引资考核认定条件的,加倍认定为相关区市的考核成绩,以此引导园区企业沿链发展,新上项目精准“卡位入链”,提高特色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
(编辑:张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