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山东|德州“事前预防”交管模式被全国推广
  • 发布时间:2023-06-29 10:38:47
  • 来源:中广网
  • 作者:朱宏伟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六大工程”提升道路交通治理水平

  德州“事前预防”交管模式被全国推广

  今年1月至5月,德州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 41%和50%。其中,涉酒醉驾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9 年同期分别下降 93%、91%……

  这组交管数据,极不平凡。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省公安厅“11611”总体工作思路,以开展“三抓三提升”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推动道路交通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导向,深入实施“融合共治、平安乡村、隐患清零、精准治理、安全守护、惠企保畅”六大工程,道路交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德州交管工作经验做法先后被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安部交管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广。

  “融合共治”让交通综合治理“双向赋能”

  道路交通管理的痛点在基层,短板也在基层。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德州公安交警主动聚焦基层治理,依托市委市政府、安委会、交安委,形成党政统领、部门协同、高效联动的良好局面,交通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市委市政府将“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列为2023年民生实事首位,与各县、市(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书》,召开全市重点行业领域暨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进会,围绕薄弱地区、易发群体深化整治。实体化运行市县乡三级交安机构,建立起“1+8”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分析安全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夯实社会面、学校、单位等“六个宣传阵地”,按照行业门类划分28条宣传战线,建立警医、警企等常态联络点154家,组建“平安行”微信群1.1万个,覆盖群众4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5%以上,公众参与推动社会治理。

  此外,市安委会以2023年“1号文”形式印发《关于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新实施“1014”工作法,系统解决农村深层次、瓶颈性交通安全问题。工作中,将农村交通安全重点指标列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年度考核成绩与挂牌督办、干部提拔、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全面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成立12个督导组,“一对一”包保、对接镇街,打通镇街管理村居、村居管理群众“最后一米”。

  “平安乡村”让基层交通管理更“走心”

  全面推行“所队合一”、建设“平安村口”、做实“安全劝导”……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围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实行一系列新政,全面筑牢基层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据悉,针对农村交通管理人员少、力量弱等短板,在全市农村推行“所队合一”警务改革,124个乡镇派出所加挂交警中队牌子,增配民辅警171人,履行7项交通安全管理职责,构建交警管线、派出所管片的农村交管新模式。今年以来,现场查处农村地区各类交通违法13.4万起,轻微交通事故出警速度缩短45.5%。针对农村地区平交路口死亡交通事故多发问题,警方在国省道、县乡道穿村过镇重点路段,建设交通态势高清感知卡口254处,在农村公路的主要交叉口以及全市村庄内主要道口,增设或更新减速带2.1万余条,综合采取降速管理措施,保障群众平安出行。

  此外,我市按照实有人口每1万人配备1名专职劝导员、每个乡镇不少于3人的标准,建立562人的农村专职劝导员队伍。今年以来,劝导交通违法5.4万起,农村头盔佩戴率由11%上升至71.3%。全市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服务点262处,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栏一牌一喇叭一电视”,每季度组织市县两级600余名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和1.3万余名基层干部开展交通安全轮训。今年1至5月,全市发生农村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22.5%、43.2%,我市在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隐患清零”让风险隐患消失在“源头”

  在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德州公安交警建强专业队伍,成立市级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排查专业委员会,组建12个交警中层干部任组长的排查小组,每季度围绕占路集市、国省道护栏开口等9类隐患开展滚动排查。今年以来,排查发现各类隐患点位7670处,已跟进整改6527处。

  目前,我市县乡两级政府已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道路建设养护需求纳入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6亿余元。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整建制的交通犯罪侦查大队,深挖每起死亡交通事故暴露的问题隐患和管理漏洞。市交安办根据深度调查结果,印发事故预防督办单,督促死亡事故发生地乡镇(街道)召开警示教育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开展深度调查73起,发现事故隐患271处,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0人;开展警示教育80余次,覆盖310余万人。不久前,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现场观摩会暨事故处理重点工作部署会在我市召开。

  “精准治理”让重点车辆做到“守法上路”

  公安交警部门不断优化大货车右转必停、亮尾净牌、精准布控、警示教育等十项措施,全市3118辆渣土车、商砼车按照“四统一”标准“亮尾”放大号,在2020个重点路口设置大型车辆右转警示标线标志,197家运输企业因违法、事故多发列入“黑榜”被媒体曝光,254家高风险运输企业被约谈。今年1至5月,全市发生涉中重型货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47.6%、53.9%。

  在精准治理面包车方面,我市治安、交警、派出所联合落实“一清二查三追四教”措施,管好了村庄及用工单位两个源头。科学设置“必查岗”52处,一早一晚严查5类重点违法行为及驾驶员接受警示教育情况,落实非法加装、改装安全带“查核转拆罚教废”七项措施,实现闭环管理、系统治理。今年1至5月,全市共查处面包车交通违法2.1万起,涉面包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9年同期分别同比下降72%、20%。

  此外,我市创新电动三轮四轮车“两办两限两查两补”四二战法,制作警示教育片,压实乡镇(街道)责任,6月底前完成第一轮“两补”工作。今年1至5月,查处农村三四轮车违法5.4万余起,登记挂牌8.7万辆,教育培训22.7万余人次,发生涉三轮四轮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26.2%、35.3%。

  “安全守护”让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感满满”

  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不断强化队伍管理,创新交通秩序管理措施。

  针对0时至5时路面管控薄弱、死亡交通事故多发问题,我市公安交警在高速公路、国省道设置必查点54处、必查线64条,联合特巡警、农村派出所开展“一警四查”(鸣笛警示疲劳驾驶,干部带头上路,严查客运车辆、货车违停、占道施工及大车未亮尾放大号),全面提高凌晨见警率、管事率。联合公路事业发展等部门深入摸排梳理临停点位,在国省道设置大型车辆临时停靠服务点23处,严防夜间追尾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凌晨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4.4%、41.2%。

  他们还创新“五措七响”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机制,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应急广播播报体系。目前,全市社区、村居及平交路口安装宣传喇叭11264处,覆盖全市8841个村居、1266个社区,460处高速、国省道重点点位。并在全省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工作现场观摩会上作典型发言。

  此外,全市公安交警实施27个战区、12个机关作战单元大兵团作战,坚持“定点检查、定线巡查、全面整治”相结合,严管严查严处各类显性违法行为。创新交通安全管理“校家警”联勤机制,重点治理学生不佩戴安全头盔问题。今年以来,全市查处涉“一盔一带”违法行为38.4万余起。

  “惠企保畅”让执法服务更有“温度”

  保障物流畅通、推进数字赋能、优化管理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主动聚焦执法服务,全力打造交通建设“舒心牌”。

  他们落实货车进城通行证“全市通办”“全程网办”服务,目前共办理9.5万件,网办率达90.8%。为中心城区290余家企业货车通行规划专有路线340余条,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确认的市级重点项目混凝土运输承建单位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个小时延长至16个小时;黑马农贸市场货车通行时间已由原来的13个小时延长至20个小时。同时,盘活主城区企业园区、商超医院、大型综合体、夜经济繁华路段周边闲置资源,今年以来新增停车位6100个。

  据悉,他们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科信办,加强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挖掘应用,建设智慧交管平台。先后优化了东风路、东方红路等16条城市主干道的170处交叉口信号灯,行程时间平均降低36%,停车次数平均下降61.8%。

  为优化管理服务,他们建立交通管理首违警告、轻微免罚“两个清单”,适用首违警告、轻微免罚14.3万余起,同步签订“一码一书”46.7万份,违法停车罚款同比下降35.3%。此外,全市73家车检机构,全部落实上线检测全程代办服务;车辆解抵押业务实行远程在线办理,备案金融机构257家,办理业务4.5万笔,网办比例达75%。还重点打造了交管服务中心,启用12123语音服务云平台,对机动车转让登记等7大类44项诉求实行接诉即办,截至目前,已受理诉求15.6万件,即刻办结率96.7%。

  (通讯员:杨红省 肖华荣)

责任编辑:刘永浩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