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的面貌,同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经验。
2023年12月12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批示强调,“要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和实践要求,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走深走实,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们裴寨村两委班子成员曾多次到浙江农村考察学习,所到村镇环境美、农民富、百业兴,各具特色,欣欣向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给我们很多感慨和启示。可以说,“千万工程”是一个惠及万千农民群众,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并躬身实践的好经验、好方法。
我们裴寨村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带,土薄石厚、干旱少雨,曾经是河南省的省级贫困村。2005年,靠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率先致富的我,回村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共同奋斗,建设新村、兴修水利,发展高效农业、红薯产业、服装产业、光伏产业和乡村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业,使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发展致富,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共同致富梦。我们村由十几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为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多元的富裕文明村。如今的裴寨村,已经成为产业多元、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裴春亮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党和群众给了我极大地荣誉,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为中共第十届、十一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最美村官、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全国、省级30多个荣誉称号。
虽然我们与自己过去比,这些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是放眼全省、全国,对照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走的路还很长。对标“千万工程”经验,我们裴寨村应该怎么学、怎么干?成为村“两委”班子的一道思考题,也是必答题。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给我们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学习浙江,听党话,跟党走,方向对了比啥都重要。“千万工程”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学深悟透党的政策、精准研判国家形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心无旁骛谋发展,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农村遍地都是宝,就看村干部眼神好不好;农村遍地都是金,就看“领头羊”用心不用心。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靠什么?我认为,一靠政策、二靠理念。从省级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我坚持一个字:干!就是要抢抓机遇谋发展。每次中央和省里有关“涉农”政策出台,以及我每次参加重要会议返乡,村“两委”都要组建专班,对照中央、省市提出来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从中找政策、找机遇。比如,2005年,中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推平荒山建新村;2009年,中央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整合全乡24个行政村中的11个行政村,建成了裴寨社区;2017年,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引进服装企业,让整个社区的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占地2000亩的裴寨食品产业园,就是我们2020年抓住“国家土地全域整治试点”的契机,争取到国家自然资源部的项目。全国197个试点,裴寨村是其中之一。按照试点要求,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全乡之力,通过优化村庄布局,整合周边村庄的工矿废弃地、空心村闲置宅基地以及复垦采矿用地置换等办法,不仅没有占用耕地,反而增加了1260亩良田。
我们村包括跨境电商、服装加工、光伏发电、抽水蓄能、食品产业园等项目,都是紧盯政策和市场两个风向标,因地制宜实施的。这些年,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踩着国家政策的鼓点,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有了裴寨的今天。
启示二:学习浙江,绘蓝图,定规划,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浙江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浙江美丽大花园的“牛鼻子工程”,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成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有体会,农村工作,不怕慢就怕断,只要干就会变。村党支部是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一定要走一步,看两步,超前谋划三四步。
为了防止村里的工作一阵风、大呼隆,从2006年开始,裴寨村持续制订实施“村级五年发展规划”,坚持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年底给乡亲们对标交账,确保想一件、干一件、干成一件。前3个“五年规划”已经如期完成,30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裴寨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共同致富梦。
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全部是围绕“乡村振兴”量身定制,重点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分布上,都进行了清晰明了的长远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远景规划是:以裴寨社区为基点,在太行山新乡段推动形成东部以新型建材为主导,中部以智慧农业、食品、服装、光伏产业为支撑,西部以山水旅游、抽水蓄能发电为依托的绿色、多元产业布局,引领带动山上山下15万父老乡亲走好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路。
启示三:学习浙江,抓产业,上项目,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浙江经验启示我们,农村要发展,就得抓特色产业、上优势项目。没有产业带动,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你把“饼”画得再大、再好看,群众也不买账,也不会支持你、信赖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号召,坚持“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重点做了“三篇文章”:
做好“红薯革命”这个“民生文章”。我们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且淀粉含量高,并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硒”元素。“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顺口溜至今仍记忆犹新。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眼看着乡亲们辛苦一年栽种的红薯烂在地窖里,做出的纯手工红薯粉条卖不出去,我心里就一直琢磨咋能把家乡特产销出去?2016年10月,我有幸出席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报告提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我很受启发。回来后,村党支部通过研究,迅速启动了裴寨村跨境电商项目,主推产品就是原生态的传统纯手工红薯粉条,并策划举办了“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没想到,一场文化活动销售了10多万斤粉条,村里各家各户的粉条被抢购一空,乡亲们大呼“真是想不到!”于是,我们总结经验,连续举办了四届“红薯粉条文化节”,吸引韩国客商都来到了我们小山村,一次签下4000吨的订单,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红薯革命”的决心。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注册“裴寨村”特产商标,让低附加值的红薯等地方特产变成高附加值的商品。
2017年,我们注册成立了以红薯为系列产品的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九月天”品牌,致力于发展红薯产业链的粉条深加工项目——酸辣粉。“九月天”代加工系列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产品涵盖酸辣粉、火锅粉、螺蛳粉、拌粉等100多个品类。
裴寨产业园是一个全产业链园区,目前企业服务中心大楼及8栋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已入驻河南九月天、酱味居、河南众粮、三全食品、河南禾红生物科技、麦之言谷、佐口小子等8家食品企业,三全食品的生产线将于春节前全面投产。
我们把“共富”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发展红薯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行订单农业、二次分红以及土地租金、务工、资产资金入股等农户多元化收益机制,实现农民群众全产业链增值共享。以红薯酸辣粉为例,现在每天生产量是24万箱、144万桶酸辣粉,除了需要大量的配料,还拉动了包装印刷、冷链物流、电商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裴寨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联合多家食品企业促进红薯产业集群化发展,叫响“太行硒薯、老家味道”品牌,让小红薯撬动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