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名匠艺术传承人物——张泗端
  • 发布时间:2023-06-05 15:27:46
  • 来源:华夏小康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书法的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气韵的流动及意境的创造上,追求境界是创作者精神的共同目标。书法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文化修养、哲学、美学、思想境界、情感的融合表达。张泗端先生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近乎道法自然的自由。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方式,字写得典雅俊美、处处透着一种张弛力,让人感到笔墨被赋予了生命,达到了神完气足,可谓浑厚、凝重、严谨,璀璨夺目的艺术风貌。

db8446684f7f2376043afe65f199c2a3.jpg

  张泗端,号端石,中共党员,1953年生。现居北京、山东济南两地。当代书法家。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班。国家创新智库专家委员会艺术员委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特聘专家、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教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报》编委。国家民族画院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院聘书法家。

  在书法艺术上、张泗端秉承恩师欧阳中石“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学思想,坚持“重传统,随时代,求自我”的书法学习理念,坚持书法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坚持艺术为人民、为时代服务的创作方向,德艺双修,品行端良。多年来创作书法作品四千多幅,数十次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展赛、活动,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获原文化部“建国六十周年文艺创作突出贡献奖”等多种荣誉和称号。2019年11月,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翰墨讴歌中国梦丹青凝铸民族魂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张泗端个人书法展",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两幅作品作为馆藏文物。在成年累月的习书过程中,其在与书法文化相关的儒道释、中医、诗词等传统文化上有所用功。擅作楷书、行书、草书、榜书,作品有突出的个人风貌。

  张泗端的书法创作实践,受到众多艺术前辈的关注。2009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时年90高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前顾问王琦先生为其撰文,称其书法已达“性道一体,道法自然”之境界。2013年以来,欧阳中石、沈鹏、权希军、冯远、言恭达、罗扬等对其书法均有肯定的评价。2020年12月,《中国书画家报》载文,称其书法“端庄典雅,气象正大”,代表了当代书法审美的主流。2021年12月,《新文艺》杂志刊登“蕴椟既久,声实自彰一一新文艺群体艺术家张泗端艺术人生访谈”,概述了其初心念念,命运多舛的艺术人生,赞扬了在书法艺术研习上取得的成就。2022年7月,《人民艺术家》杂志“春华秋实”栏目,用13个版面介绍了张泗端的书法艺术成就,编者按称:张泗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艺术功力,成就了他”字如其人“的艺术独彰。2022年10月,央视频与张泗端艺术对话,其表达了挚爱书法艺术,为书法作为国粹的纯粹,纯洁而努力的心愿。

fd036b835dadc0e14dea37ed36fe4352.png
9eeeadcd73b9a01dd91c7a0bb35187e4.jpg
d1e7543a38b0d2c682493eb3446fb6e0.jpg
074360b6399faa7be51e7a9dc8f5a5c5.jpg
69828588edd80f4ddb38035597c04e24.jpg
33f13b494c2419f3ccd341086c704d55.jpg
126ffe846255aaac4398d5cdaf65580a.jpg
cdcb36bc0ae0b4f55fca92f9e36d5f06.jpg
644dee6bdee90bdbfadb90a1ef22e291.jpg
22fa51f860e0e2f02fa76d32af50ef2d.jpg
9eff77462a199943a9e62d948803a918.jpg
cbce69959c8c390df75f21e48ea2aa7e.jpg
3ee57a1f90d77613138f7edc45af69b0.jpg
e64cef02a1da1059c201e3a07e47e336.jpg
357aa4589e9f18cb19025409d1ae0089.jpg
b794e318157555f5b364503267be8747.jpg
责任编辑:邹沛霖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