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文化的时代新解读—— 积极、奉献
  • 发布时间:2023-08-07 09:26:04
  • 来源:中国金融观察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现代爱国高僧,佛教领袖,曾蝉联七届中国佛教会会长,也是新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的首任会长。大师一生十住名山、改革佛教,宗教兼通、楞严独步,救国救难、兴办慈善,特别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启建护国道场,号召全国佛教徒参加抗战护国运动,组织僧侣救护队奔赴抗战前线,开展“一元钱救国”募捐活动,同时还创办孤儿院、各类学校,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思想、奉献精神和民族气节。

  慈悲奉献作为圆瑛文化中一个核心精神,在当代社会,仍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奉献是一种彰显人类情感的体现,有益于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大众向善向美的生命力,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和谐发展。

  积极层面|救世助民,复兴佛教事业

  圆瑛大师深谙佛教之积极,毕生致力于近现代佛教复兴事业,努力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关注弱势群体,无私地为人民服务。他出访南洋时,于新加坡工商学校发表《佛法之精神》演讲时指出:“佛教既是积极救世的,则与社会国家,均有密切之关系。凡抱爱群爱国思想家,皆当极力提倡、极力研究、极力宣传,但得佛教慈悲之旨,而能普及,自可弭杀机于无形,化战器为无用。汝也存慈悲之心,我也存慈悲之心,个个皆存慈悲之心,则世界全无苦境,尽成乐观,岂不是不求和平而自得和平耶?”。

  圆瑛大师的积极奉献精神不仅表现在他的言行,更体现在他对寺院建设、僧俗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尽心尽力中,这是他一生追求“救苦救难,普度众生”菩萨行精神的具体实践。

  奉献层面|千里奔行,慈善遍布世间

  圆瑛大师慈悲奉献精神的弘扬与践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举措:

  圆瑛大师将一生奉献在宣讲佛经、兴建佛寺、福利慈善、僧俗教育等事业上。他最早在宁波倡办佛教孤儿院,后又重兴泉州开元寺并创办开元慈儿院。抗战期间,大师召集江浙沪佛教青年,成立僧侣救护队,被选为中国佛教灾区救护团团长,期间由于经费不足,曾两次前往新加坡募集救国资金。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6月,圆瑛大师除一次短暂回国视察外,已逾花甲之年的他一直在南洋各地奔走,号召炎黄子孙共赴国难,引起极大反响。除此之外,他还以极大的热情与心血,重建家乡多座寺院,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发扬佛教的慈悲精神。

  圆瑛大师以“和为贵”的思想,“慈悲奉献”的佛教精神,团结中国佛教界各宗各派。他甚至自愧不能与一切众生之乐,拔一切众生之苦,只愿能“对此少数至穷苦而无告之孤儿,应尽佛子之天职,与以教养之乐,拔其饥寒之苦”。他所有的思想内涵和行为实践无一不展现出其慈悲济世、无私奉献、捍卫祖国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圆瑛大师所提倡的“大慈悲、大无畏”主张,延伸所形成的圆瑛文化,从普世层面剖析其精神内涵,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适用于哲理、教理、伦理等各领域,远超出宗教文化的范畴,对推动佛教与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化的融合贯通,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拓展推广,有着卓著的贡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3年,正值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一代爱国高僧圆瑛大师诞辰145周年暨圆寂70周年。遂举行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福建省佛教协会协办,宁德市佛教协会、古田县论坛筹委会共同承办的圆瑛大师与宗教中国化论坛系列活动。届时两岸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相关社团及护法居士等多人将齐聚福建古田,围绕“智慧·互鉴·和谐·共融”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责任编辑:邹沛霖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