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科院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相关研究机构鼎力支持下,由新疆中能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历时5年研制的“新型智能差压称重式计量装置”顺利在多个油田完成现场应用及评价,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对油井产液的混相快速准确计量。
油井多相计量是贯穿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的重要技术,主要用来评估地层油藏状况、评价作业效果和确定油井生产能力与产量,为改进采油工艺、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开采寿命等生产决策提供量化数据,并能有效促进油气田降本增效、精简地面工程、优化生产管理,并准确得到生产过程油气水各相的产量、监测油井动态信息、评定生产措施的有效性、判断油井的开采价值为向数字化油气田转型提供基础测量数据。
作为我国“智慧油田”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新疆中能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型智能差压称重式计量装置”攻克了油气水混相流量计量的难题,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成果,并顺利实现实用化和产业化——该装置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等国内油田以及中东、北非等海外油田市场。
新疆中能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占峰介绍,“新型智能差压称重式计量装置”在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及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的连续一年多的实地应用中,测量不确定度在3%以内,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该装置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手段,具有测量精度高、一键启动、远程控制、自动选井计量、实时动态监测等特点,适用范围涵盖各类轻质原油、重质油和超重质油的精确计量。“新型智能差压称重式计量装置”的应用成功,为未来以感知、互联、数据融合为基础,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异常报警、智能诊断、自动处置”的油田开发新模式,为数字化油田、智慧化油田转型提供精准的基础测量数据。
作为一家致力于油田新技术研发、推广及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科技化公司,新疆中能盛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等国内顶级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度的合作研发,具有良好的科研转化能力,陆续研发了多项助力“智慧油田”建设的智能化产品,比如新型智能差压称重式计量装置、智能加热装置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
“今后我们将持续投入资源支持产品研发,深耕‘智慧油田’建设全领域,服务油田降本增效,落实好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让能源的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肖占峰满怀信心地说。
丨值班副总编 吴建有 责任编辑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