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在线 10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王福栋介绍,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山东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出台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山东省服务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在2021年突破4万亿元大关,擎起山东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经济复苏黄金期,全力推动服务业企稳回升,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占GDP的比重为54.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2%。
为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组成工作专班,赴江苏、浙江、山西等省,以及省内有关市实地调研,召开市县、企业、专家等多层次座谈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省委、省政府印发《意见》。
总体考虑
在《意见》研究起草过程中,主要坚持了三方面原则:
一是统筹谋划、高点定位。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吸纳就业主渠道、促进消费主阵地,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应在支撑经济增长中作出更大贡献。《意见》着眼于增强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今后三年山东服务业发展目标、方向、任务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确保各项部署取得实效。
二是重点突破、特色发展。服务业是一个大系统,涉及国民经济14个行业门类、46个大类,各行业门类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意见》立足全省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应突破发展的重点行业,并分别提出了行业发展思路与实现路径。同时,强化不同区域服务业梯次发展、错位发展,力争在全省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是聚力创新、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创新对现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加强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企业发展质效,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主要内容
《意见》共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坚持扩量与升级并重、传统与新兴协同,放大发展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激活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到2025年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三年年均增长5.5%以上,达到5.5万亿元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每年增加1000家以上,总量超过1.5万家。
第二部分,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围绕发展基础较好的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流通、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商务服务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放大优势;着眼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加快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养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五大生活性服务业,提档扩容、优化供给;聚焦新领域新赛道,突破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人力资源六大新兴服务业,提速布局、补齐短板。
第三部分,开展服务业补短提升十大行动。一是产业深度融合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二是数字赋能增效行动,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三是集群集聚发展行动,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构建与人口、城镇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四是企业矩阵培育行动,全面提升服务业市场主体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招商引资行动,加快引进优质服务业企业和优质服务业项目。六是消费引领扩容行动,巩固批零住餐、房地产等传统消费,拓展新兴消费。七是品牌标准升级行动,强化质量标准引领作用,塑强山东服务业品牌。八是改革创新行动,创新优化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九是开放合作拓展行动,加快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十是人才引领行动,强化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围绕以上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要素保障、项目支撑、人才引领、督导评估体系,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全面深入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细化政策措施,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实现山东服务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和发展方式的整体跃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能。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