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荔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围绕夯实监管基础、凝聚共治合力、提升监管质效等方面,积极探索,挖掘特色,着力推进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试点工作。
聚焦支撑点,筑牢监管基石
抓好药品市场监管工作,人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荔城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培塑一支专业化药品监管队伍,持续完善局领导班子、业务股室及市场监管所专业人员结构配置,夯实基层药品监管“四梁八柱”。
坚持队伍重构,解决监管人员少的问题。针对人员转隶、编制缩水的现状,多汇报、勤请示,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事业编制与部分协管人员,并在人员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等方面适当倾斜,新招录了药品相关专业人员,不断配齐配强监管力量;坚持教育培训,解决监管能力弱的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组织一线药品监管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局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演练、考核、比武等活动,安排人员参加省、市局组织的现场检查“实战化”培训,不断强化知识“充电”,锤炼监管“内功”,有2人取得省级药品检查员资格,17人取得市级药品检查员资格,每个市场监管所至少有1名市级药品检查员;坚持平战结合,解决专业人员散的问题。成立局、所16名药品监管人员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实行“平战结合”监管模式,日常监管由各监管所药械监管专员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则由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统一开展,实现一体化调度、穿透式指挥。
聚焦共振点,凝聚多方动能
抓好药品市场监管工作,要改变药品监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荔城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完善社会共治,建立起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形成部门同步推进、同频共振的监管合力。
完善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卫健部门开展医疗美容、麻精药品、疫苗安全等多个检查,协同推动67家基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化药房”,协调卫健部门将公立医院药事管理、药物警戒工作纳入公立医院院长“薪酬制”考评,推动公立医院药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地见效,公立医院药房药库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观,“两品一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同比增长了近40%;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保持与公安部门、检察院以及市局的常态化联系,对违法违规线索收集、假劣药品认定、办案协作联动等重点问题进行常态化交流研判,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今年根据掌握的线索,会同市局、公安部门成功查办了一起销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件;完善社会共治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推行“内部吹哨人”制度,聘请了23名药品打假志愿者,并依托全市网格化服务治理大平台,建立完善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发挥全区339名网格员熟悉人情、地情优势,联动协勤开展药品安全日常巡查与普法宣传,协同打击无照无证生产经营药品行为,延伸监管触角,堵塞监管漏洞,打通“最后一公里”。
聚焦关键点,提升监管质效
荔城区市场监管局注重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监管质效。
推行清单化管理。加强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宣贯,组织药品零售企业、使用单位公益培训3期,充分发挥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药品追溯、药品网售以及医疗机构药械质量、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等制度,列出“两品一械”违法违规行为负面清单,为企业设好“路标”,促进企业拧紧责任“发条”;推行源头化管理。持续协调卫健部门推行并逐步扩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覆盖面,推动全区基层119家卫生所药品由6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挂网采购,从源头上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渠道合法、来源可靠;推行数字化管理。依托市级自行开发的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登记系统,督促指导全区249家药店实施线上登记,充分发挥系统数据汇聚、数据分析的枢纽作用,解决药店销售含特药品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问题,实现对人、对店实施多维度的靶向监管,防范含特殊药品等需实名销售药品出现流弊现象的监管风险,起到了向“互联网”要监管、向数字化要“人手”的效果。(朱崇飞 陈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