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以坚决态度提振中小企业信心,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 发布时间:2022-06-10 10:04:00
  • 来源:中国网
  • 中广网移动端
  • 分享到
  • 回到顶部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在线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主题,毛振华、刘元春、朱玉、许召元、温彬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主报告。

报告指出,全国各省响应国务院33条号召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六月初取得一定成效,三重压力仍在持续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2021年大部分位于景气线以上,但进入2022年之后渐渐落入到景气线以下。从新增企业数量来看,整体企业个体工商户韧性保持良好,进入到四五月份企业主体受影响大,其中小微企业受影响明显,注册数量下降较快,注册注销比低于1,整体活力下降。

报告认为, 三重压力带来的挑战可被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显著,导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防疫支出、物流中断等问题反复出现。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不断走高。三是,不对称复苏下出口向产业结构相似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的出口相对增速下行。四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三条红线去杠杆政策下,房地产总投资累计增长及商品房销售增长下降迅速。

报告指出,5月25日出台的国常会33条一定程度上倒逼解决了层层加码的问题,将稳经济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其中的财政、金融和稳链相关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尤为重要。中央的政策有效促进了地方科学防控,发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经济支持手段作用。补贴性质的融资担保为一些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提供担保,并在真正出现风险时给予抵偿。

报告认为,疫情下财政支出要加力扩面。目前出台政策以减税降费为主,直接补贴力度不足,且对企业的直接补贴较小,应税额度受到政策管制直接冲击。我国市场主体多,减税措施的覆盖面较小,有进项大于出项等其他条件限制,普惠性不够。要加大政府采购,通过发行专项债、划归国企利润、财政政策货币化等措施获得资金来源,扩大直接补贴比例。

报告指出,复工复产阶段要以诱导性政策为主。我国当前正处在关键就业阶段,要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扩大产能,发挥税的自动稳定功能,给予融资支持并恢复增长。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流转资金,提速应收帐款融资发展。

报告强调,要以坚决的态度提振中小企业信心,加强政策协调。疫情防控的层层加码不利于企业经营信心,留抵退税和社保缓缴本质上具有延期缴纳的性质,无法真正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要通过倒逼机制来解决层层加码问题,实现地方间政策的协调,统筹各行业跨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更精准地掌握企业和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避免通过一人注册多个小微企业造成的避税、留抵退税套利、经营贷向其他领域转移或优惠政策套利等情况的发生。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吴建有
  • 免责信息:本网站没有经营性质和盈利属性。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有本网转载且涉及到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删除。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3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9523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091664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文明办网举报电话 智慧31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767号